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八百六十一、兩種方案

    眾將更是大半被嚇到,紛紛抓著欄杆抱著桅杆不敢放手,醜態百出。

    秋兒給他們解釋了一番原理,能細緻聽懂的不多,不過也聽了大概,用燒水的例子就能讓眾人明白大半截。

    隨著時間推移,船行進越來越快,等出渡口匯入大河流域之後,在一兩裡寬的河面不靠風,不靠人飛馳時,更是令眾人驚掉下巴。

    從震驚中回神過來,大家開始議論紛紛,幾乎都快吵起來了,依舊有人說昨天的船好,畢竟多了二十八門炮,載重也比這多,開船前也不需要半個時辰的預熱準備。

    也有人說今天的船好,一部分是覺得新奇,也有人是看得長遠。

    反應最大的就是參林和狄至這兩個海軍高級將領。

    狄至激動的說:“以往大軍行船,順流還好,若是逆流哪怕是踏動大船,船伕也及其容易疲憊,要不斷換人休息,順流一日數百里,逆流則每天能走的行程十分有限。

    所以古來用兵者素來上游擊下游易如反掌,下游攻上游吃力難進,可如果有這樣的船,那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此番我們攻夏國,也要逆流而上,如用此船,夏國人絕想不到我們的進軍速度,也想不到我們會朝夕而至。”

    參林則想的更遠些:“還不只,江河大湖中行船,人力為主,風力為輔。

    可以往海上行船風力為主,人力為輔助。

    所以行進都要有嫻熟船工,既知道風向,又知各使節風向變化,還不敢太過遠離陸地,因為稍有不慎就在海上迷路,借不了風,不熟悉風只能隨波逐流,聽天由命,往往就是困死海上。

    如今有這樣的船,我們完全不用再看老天臉色,全憑風向了,想往哪走便往哪走,再不怕迷失路途,困死海上!”

    參林激動的說:“殿下,以臣之見,今日之船確實還不如昨日之船甚多,船小炮少,所攜物資較少。

    但選昨日之船,只在短利,而無長益,選今日之船,將此技巧傳承延續,不斷錘鍊,必有長遠之利!”

    李星洲聽他們說完,又聽了一些反對意見,主要是軍中保守派,意見則是當下應該以打夏國為優先,這船選出來是要去打夏國的,不是去出海遠航的,所以還是關仲、鐵牛他們的船穩妥。

    聽眾人說完後,李星洲讓他們回去,每人寫好自己的意見和理由,三天之內送到樞密院去,採取投票的方式決定那艘船將批量生產,列傳新軍。

    這將是彰武元年最後一件落下塵埃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