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八百六十一、兩種方案

    .......

    第二天,眾人再次集合渡口,準備觀察體驗第二種方案的樣船。

    眾人集合在渡口,由李星洲帶頭,趙四、秋兒等十幾個工匠帶路。

    靠近渡口後,眾人終於更加看清這艘怪異的大船。

    除去昨天遠處看到的,現在看來更怪了,首先是它船體兩側各有一個三人多高的大水輪,就像兩個水車。

    大家心裡都嘀咕,難道要轉動這個兩個巨大的水輪來驅動船隻前進?可這怎麼能驅動,用馬拉不成?

    隨後船桅杆兩側居然還有大大的煙囪!

    大家面面相覷,就算船員要在船上吃飯也不用這麼大啊,這可是打仗的船。

    而在船開動之前,船帆沒有揚起,船工說還要溫爐讓眾人先參觀船上構造,大家都有些懵,開船還有這麼麻煩的?

    隨後參觀之下,眾將軍們果然對這船又失望許多。

    比起昨天的船,因為船身沒那麼修長,而且中央段要放什麼“爭氣機”,而且聽起來是個大傢伙,貫穿上下層甲板,導致中央大片區域無法搭載火力。

    這樣一來,這艘船在每側只能搭載十四門炮,共二十八門。

    上層甲板中央因為設置煙囪和中央蒸汽機結構導致突起,也無法正常全數搭載火力,所以即便滿打滿算,這艘船隻能搭載共四十門炮。

    比起昨天那艘的六十八門可差遠了。

    趙四額頭冒汗,他可聽出看出眾人對此船的失望,不過趙四顯然典型的理工男思維,連連解釋:“因為目前造不出更長的軸承,傳動距離有限,所以無法將船體造得更長,但它可以省去人力,持久航行,以風帆輔助,在海上就沒有去不了的地方,這必將改變往後行船的模式........”

    李星洲搖搖頭,趙四作為工匠解釋的是工程建造上的難題,可這些軍中將軍在乎的是炮少了,他們可不明白什麼工程難題,所以人家能聽明白才怪。

    果然眾將一臉懵逼,也意興闌珊,心裡只怕更加鐘意昨天的炮艦,趙四再怎麼解釋都沒改變現狀。

    李星洲很理解趙四和秋兒的設計,既然蒸汽機動力不足,那就以風帆為輔助,彌補一下,同時儘可能減小船隻尺寸,加寬船隻增加穩定性。

    這種設計犧牲了載重、體積乃至部分機動性。

    那犧牲這麼多,能得到什麼呢?

    答案是蒸汽動力。

    預熱接近半個時辰之後,隨著一聲令下,兩側巨大水輪隨著吞吐的雲霧緩緩轉動起來,激起水花,趨使船隻緩緩離開港口。

    這時眾人終於發現這艘船的不同尋常之之處了。

    雖然它比昨天的船小,比昨天的船炮少,比昨天的船看起來笨重,可它既沒開帆,也沒人踏動,更沒設槳,居然就這麼自己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