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儒道之辯

    此人剛一說完,儒家那邊當即有人拱手出列道:“陛下,臣以為,此一時彼一時也——高皇帝經大亂之後,海內空虛、人心不安,審時度勢、施行安民養民的無為政策,當時自有他的道理,但今日之天下已不可純以無為之道治之,這個道理,以高皇帝之英姿聖武,也早已講過……”

    環顧了在場的眾人一眼後,這位儒家學者繼續說道:“高皇帝得天下後,朝綱未立、君臣無禮,陸賈建議高皇帝振興儒學、尊禮孔子,高皇帝說,‘你老子在馬上取得了天下,搞那一套做什麼?’陸賈問,馬上得天下,難道也能在馬上治天下嗎?於是高皇帝幡然醒悟,說,‘你講的對’,於是,命陸賈、叔孫通,仿效周禮粗製禮儀,聖人說,‘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七王之亂為何發生?就是因為國家典章制度不立,禮崩樂壞,子不子、父不父、臣不臣、君不君——現天下大定,諸侯削弱,正是勵精圖治、變法更化、實施大有為之政的大好時機呀!”

    儒家這邊的人剛開口說完,道家那邊當即又有人懟了上來道:“請問……你所謂的有為,是不是就是要推翻我們老祖宗一直留下來的政策呀?”

    “有為……就是要更新變法!”儒家學者認真的解釋道,“興禮崇德、上尊聖王、外攘夷狄!”

    道家學者聽得此言,當即開口反懟道:“擅變古法,擾亂國本,天下必定大亂啊!”

    “不斷更化才能進步,當年夏桀暴虐,所以商湯興起有為之師,奪了他的天下,後來商紂暴虐,周武王興有為之師,也奪了他的天下——古法有善有惡,惡法不除、善則不立,昔日之善法,到今日也可能成惡法,如果桀紂之法不破,那麼今日不還是桀紂的天下嗎?”儒家學者開始擺事實、講道理道。

    “不對!”道家學者中,當即有人徑直站起了身來,“你之舉例,湯武兩例皆不得當——桀紂雖然暴虐,但仍是國君,湯武身為臣下,出兵打國軍,乃以下犯上、大逆不道!”

    “那依照您看來,湯武究竟該如何做呢?”有人站出來詢問這位道家學者道。

    “我道家主張因勢利導、順應天道,帽子再破舊,也要戴在頭上,鞋子再新,也只能穿在腳上,這叫……上下之分!”道家學者很是認真的警告著那些儒家學者道,“天命之道不可不尊……”

    “那麼請問黃博士,當年秦王暴虐,我朝高皇帝起兵,誅除秦王的暴政,……是不是也是違背了天命呢?”儒家學者開始咄咄逼人道,“難道高祖起兵不對,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難道今日,我們還應該順應亡秦的天命嗎?”

    “你……你你你你你你……你……”

    聽得此人之言,那位道家學者不禁用手拼命的點指著那位儒家學者道,

    “你竟敢亂扯本朝之事?”

    對於此人之言,那位儒家學者就連一丁點兒的異樣神情都沒有流露出來,他所要做的,只是藉此機會趁勝追擊道:“高祖皇帝起兵推翻秦王暴政,行得就是大有為之革命,這才創下了我漢家的千秋大業,這難道不是順乎天而應乎人的仁善之舉嗎?既然是,那麼後之為君者,就為什麼不可以不斷革新、有所作為呢?”

    “你……你你你你你……你……”被辯的啞口無言的道家學者除了“你”字外已經不知道究竟該說些什麼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