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儒道之辯

    隨後,皇帝召來了教授太子讀書的兩位太傅:“我不過是一段時間沒有過問他的學業,你們兩人怎能這般放任於他?”

    “父皇!”還沒等兩位太傅答話,劉彘反倒是敢作敢當的站了出來道,“兒臣只是因為課程混亂、教義矛盾,才獨自在苑中散步,想清靜的思考思考……”

    話未說完,皇帝便很是不敢置信的望著自己所選擇的太子道:“你說什麼?”

    對於父皇的不敢置信,劉彘很是憂愁的說著道:“實在是衛綰老師平時給兒臣所授的儒學,與太后讓汲黯老師所教導的老子之說互相矛盾,兒子愚鈍,不知何去何從……”

    而後,劉彘“善意”的提醒自己的父皇道:“父皇平日裡教導兒臣要尊師,可兒臣現在……現在卻是不知應該遵從哪位老師……”

    劉彘之言,頓時使得衛綰和汲黯兩人面面相覷,一時間竟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才好。

    對於自己的兒子之言,皇帝在考慮了一番之後,將這個頗為棘手的問題直接甩給了太子的第一個太傅衛綰道:“衛綰,這件事情你怎麼看?”

    對於皇帝的問詢,衛綰依舊是那副略顯淡然的神情:“道不同……不相為謀——微臣不通老子,所以,並不知其有何矛盾!”

    皇帝微微沉吟了一番之後,徑直伸手示意劉彘道:“那麼你說,有什麼矛盾的地方?”

    “實際上,儒學與老學之間,是形同水火的,祖母希望我學黃老,衛老師讓我學禮教,孔子說,‘禮乃國之大本’,但是老子卻是,‘禮是道之皮、亂之首’,衛老師讓我學聰明,‘好學不倦,學而時習之’,以智慧求仁善,早上知道真理,晚上去死也值得,而老子卻說,‘古時善於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聰明,而是教人民愚樸’,人民之所以難治,是因為他們有太多的智巧心機,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國家,只會多處盜賊,不用智巧去治理國家,才會讓國家幸福——這麼說起來,不是要人越蠢越好嗎?那我還要學什麼智慧呢?孔子說,‘君子之政,定要舉賢用能’,而老子卻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他們所主張的道理都是相反的!”

    聽得劉彘之言後,皇帝頓時若有所思的望著劉彘的兩個老師道:“他說的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朕看你們二位……一時間也說不上什麼,這樣吧,明天,從太場府中,請兩位博學之士,讓他們來談談這個問題,朕和你們就去聽一聽……好不好?”

    皇帝既然都這樣詢問了,兩位太子的太傅自是不敢推拒,當即,衛綰先行拱手而拜道:“好,臣……現在就去安排!”

    “這下好了,針尖對麥芒,搞個水落石出!”太子劉彘很是高興的連連點頭著。

    …………

    屏幕前,觀眾們在看到這一幕場景的時候,大部分人全都露出了極為感興趣的神情。

    “學說之爭嗎?這個想來一定有趣!”

    “不過……劉彘這傢伙還真是有點兒本事——他之前所說的清靜的思考思考,我們並不知道真假,若是真的,那就說明他的確是敏而好學之人,可若不是如此,清靜的思考只是他臨時胡謅出來的,但是即便如此卻依舊能夠引發此次的事件……如此看來,這樣的劉彘貌似更加的可怕一點!”

    “可怕嗎?那不是應該的嗎?畢竟,他的後兩世可是朱元璋和李世民啊!”

    …………

    正當屏幕前的觀眾們在討論這些的時候,屏幕之中畫面一轉,第二天的學者之爭已然開始。

    “今天談的都是大學問——朕平時那麼多的事兒,也沒有時間多讀聖賢的書,今天很好,聽聽各位各自的講述,暢所欲言!”皇帝很有興味的如是言道。

    “陛下!”聽得皇帝之言,當即有學者站出來拱手而拜道,“黃老之學的淵源可追溯至皇帝、伊尹,遠宗彭祖、老子,其要旨是清靜無為,不尚賢、不尚爭、順應天道,以無為治天下——本朝自高皇帝開基以來,經留侯張良、丞相陳平的倡導,施政一向以大家無為之術為原則,高皇帝除秦苛政繁法,立法以簡約民三章,不擾民、不興事,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百業興旺,從而有了我漢家五十年的太平,因此,無為而治實為我漢家治理天下的思想大本,這是輕易變不得的,變則生亂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