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六百二十四章 鋼鐵大突破

    三天後,羅志學又召見了工業部以及海軍相關的人員,主要是聽取專業的技術官員對行業的技術發展的情況,以及把鋼鐵這種材料大量使用在船隻上的可行性。</p>

    羅志學知道鐵肋木殼船是一條可行的發展道路,問題是他擔心以目前大楚帝國的工業技術能力能不能搞出來。</p>

    召見這些人員開會,就是為了瞭解技術水平。</p>

    而根據會議上所得知的結果來看,還是比較樂觀的。</p>

    工業部方面的技術官員認為,大冶鋼鐵公司大規模所生產的熟鐵性能優秀,經過後續的鍛造加工後能夠確保足夠的強度,完全可以代替木材作為船隻的承重零部件使用。</p>

    其實這都不用討論,因為在造船業之前,工業界就已經開始在機械行業裡大規模使用熟鐵為原料生產各類鐵製品了。</p>

    而一些大型設備所需要的鐵製零部件也是非常大的,比如大型吊裝設備裡所需要的零部件,那可大的很。</p>

    簡而言之,以大楚帝國目前的技術能力,足以為造船業提供各類鐵製零部件。</p>

    只不過產量會是一個問題,因為造船所用到的一些熟鐵零部件往往都非常龐大,這種大型鐵製品的生產加工都是非常麻煩的,目前來說大楚帝國還缺乏大規模生產這種大型零部件的量產能力。</p>

    只能是小打小鬧生產一些用於特定行業,主要是大型機械設備所用的零件。</p>

    這產量低,就意味著數量不足,而且還會拉高價格。</p>

    但是價格,卻是鐵料相對於木料非常重要的一個優勢。</p>

    建造戰艦所用的大量木料,尤其是那些主要承重零部件所用的木料,價格可是非常昂貴的。</p>

    要建造一艘戰列艦,需要用到上千棵樹的木料,這上千棵樹指的可不是普通樹木,都是一些特定種類的樹木,並且對粗細以及高度都有著要求。</p>

    而一些關鍵部分所用到的木料,更是需要一些頂級木材,任何東西到了一定極限後,往往就非常貴……</p>

    木製戰艦時代裡,木材的成本也是一艘戰艦的主要成本,而對於大楚帝國的這種初步工業化國家而言,戰艦的建造成本里,木料是大頭,相對來說火炮反而是小頭。</p>

    畢竟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只要沒啥原料限制,能夠利用機械設備大批量生產的東西,那麼生產成本基本都貴不到那裡去。</p>

    但是很不幸,木材這東西,加工不是問題……問題是木料本身就貴!</p>

    大楚帝帝國為了建造各種戰艦,可是滿世界砍伐以及外購各種適合的木材,甚至都專門跑到廣西甚至雲貴的地區去尋找並砍伐上好的木材,又從南洋各地廣泛進口各種上好的木材。</p>

    即便如此,其實也是問題多多,因為難以獲得橡木這種優良木材,大楚帝國只能用其他次一等的樹木,這造出來的戰艦多少性能會有所影響。</p>

    其次是就算你獲得了大量的頂級上好的木材,那麼也需要漫長的時間進行等待,比如橡木砍伐後,要在通風乾燥的地方放置十幾年,然後才能夠成為合格的建造戰艦所用的木材。</p>

    而大楚帝國成立才一共也才十幾年呢,至於前明時期,人家根本就不玩海軍,可沒儲備大量木材的習慣。</p>

    所以大楚帝國大規模造艦的時候,所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缺乏大量的合格木材,準確的說是晾乾後的木材……並且極度缺乏蓋倫船型的船肋木材,這玩意需要天然帶有一定彎曲的木材才行,而自然界哪有這麼多適合並且也足夠樹齡,同時樹種還適合造船的天然彎木啊……</p>

    大航海時代裡有些國家為了得到適合的船肋木材,在種植造船木材的時候採用人工干預的方式,讓木材生產的時候就帶有一定的彎曲角度。</p>

    光靠大自然,那麼這麼多天然彎木啊!</p>

    歷史上清末時期,大清王朝發起洋務運動在建造西式船隻的過程裡,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過去幾十上百年沒有專門培育這種造船木材,以至於國內根本找不到多少船肋木材,而進口也很難進口到。</p>

    最後清末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p>

    清末時期的福建船政局直接跳過木船肋階段,學習西方列強造鐵肋木殼船,如此才有了1877年建成的‘威遠號鐵肋木殼艦’。</p>

    這船之所以能出現,直接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滿清王朝嚴重缺乏船肋木材!</p>

    自己沒有,又進口不到,怎麼辦?難道要死磕,自己種一大片造船木材,等幾十年後再造船?這自然是不可能的,既然船肋木材沒有,那就用鐵肋唄。</p>

    此路不通就繞路!</p>

    而對於當代的大楚帝國而言,也面臨著同樣的為,沒有建造西方船型傳統的華夏大地,根本就找不到這麼多適合的船肋木材,前些年還能靠著全國到處搜刮,派人去各種深山老林裡尋找並砍伐,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依舊出現了不夠用的情況。</p>

    但是戰艦以及眾多商船的建造不能拖啊,所以大楚帝國方面都是採用一些取巧的辦法。</p>

    比如橡木沒有,柚木不夠,那就使用松木、杉木這些不咋地的木材。</p>

    沒有自然晾乾的大量木材,那麼就採用人工烘乾的方式進行快速烘乾,以縮短烘乾過程。</p>

    沒有天然船肋,那就對已經初步成型的樹木進行強力的人工干預,以求在短短几年裡就讓樹木形成一定的彎曲角度。</p>

    不過這些解決辦法都帶有一些後遺症,並且這些後遺症就導致了大楚帝國這些年建造的船隻,尤其是對材料要求非常高的戰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毛病。</p>

    比如最早的一批大冶級護衛艦,使用了五六年後基本都退役了……因為當初造的時候使用的是晾乾不夠充分的木材,船肋也是不咋地,導致使用壽命不足,使用五六年後就千瘡百孔了,最後只能退役。</p>

    不管怎麼說,木材實際上都已經限制了大楚帝國大規模建造船隻,尤其是建造戰艦的規模。</p>

    這也是艦政部方面把主義打到剛忒上來的主要原因。</p>

    鐵這東西,以大楚帝國目前的鋼鐵產業而言,不敢說要多少有多少,但是也絕對夠海軍用的,尤其是大冶攪拌法開始大規模應用後,大量熟鐵被生產出來,也意味著熟鐵價格的大幅度下降,成本能夠得以控制……此外畢竟海軍造艦也只打算部分使用鋼鐵,主要是用於承重結構,不可能說全部使用鋼鐵的。</p>

    至於後續的加工,尤其是大型熟鐵部件的加工很麻煩,但也可以通過增加大型設備,建立新工廠來解決。</p>

    但是工廠嘛,這東西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很簡單。</p>

    只要捨得砸錢,工業部分分鐘能夠建幾個專門生產這些大型零部件的工廠出來,畢竟設備和技術都是現成的,唯一需要的就是砸錢。</p>

    而大楚帝國,不差錢!</p>

    所以經過討論後,羅志學面對海軍的專項經費申請也沒有拒絕,還是批准了,不過數量不多,只有三十萬楚元,讓他們打造一艘大量採用熟鐵的試驗艦出來。</p>

    當然,這三十萬楚元並不全都是造試驗艦所用的經費,因為試驗艦又不是什麼大噸位的主力艦,就是先搞個幾百噸的小船試驗一二,造船費用也不會給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