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




    有誰能跟景王趙湍討論這些問題?



    “渡河?渡河做什麼?”錢尚端也驚訝問道。



    “銜尾追擊北撤的敵軍,策應堅守太原等地的守軍,趁敵軍北撤,沿途收復失陷的城寨,這便能令朝中沒有藉口強召殿下返歸汴梁,而天下尚有抗爭意志之將臣士卒,也必將爭先效力殿下帳前!”



    在徐懷看來,景王趙湍留在鞏縣是沒有前途跟出路的。



    天宣帝一次、二次傳詔歸京,景王趙湍都可以找藉口拖延,但在虜兵北撤之後,鞏縣到汴梁快馬加鞭,最快一天能跑一個來回,天宣帝接二連三派使者過來傳詔,景王趙湍一再抗旨,天宣帝會與景王恤於父子之情,沒有其他想法?



    倘若天宣帝下旨給周鶴、苗彥雄、鄭懷忠等人,令他們強行收繳守陵軍的兵權,軟禁景王押往汴梁,他們要如何應對?



    這是他們留在鞏縣應對不了的。



    即便是主戰派將臣,也會覺得在虜兵北撤之後,景王趙湍繼續賴在鞏縣不走沒有道理。



    只有渡河,追著北撤虜兵的尾巴北上,一路銜尾襲擾,一路收復失陷的城寨,這才算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正當名義。



    朝中主戰派將臣受此激勵,也才能光明正大的勸阻天宣帝召回景王。



    更不要說河東、河北尚有大量的城寨還在堅守,景王唯有率軍北上,才能招攬其中被殘酷戰火選擇出來的精銳力量。



    “賊兵如此強盛,守陵軍這點人馬,如何銜尾追擊?”錢尚端不難想象渡河北上的好處,但問題是想不想,跟能不能做,完全是兩碼事。



    此時在鞏縣、偃師、孟津,苗彥雄、鄭懷忠等人雖說消極應戰,但十數萬西軍健銳還是吸引住西線虜兵主力的注意力,守陵軍無懼後路,依託嵩山北坡的有利地形遊擊襲擾敵軍,勉強算是打得有聲有色。



    倘若孤軍渡河北上,這些有利條件將不復存在,還要面對優勢、機動能力更強的虜兵,自保都在問題,還想銜尾追擊敵軍?



    “赤扈人東路軍主力渡過黃河後,必然還將從孟州、衛州往東,退回到河北北部,吞食、消化河北北部的城池,更有可能會退到燕薊地區休整,真正從軹關陘、太行陘穿過太行山北撤,與赤扈人西路軍主力會合的,主要是曹師雄、蕭幹、嶽海樓等降附軍及小部分虜騎——這些兵馬未必會盡數北撤,但其戰鬥力並不足畏,而我們也非是要與其主力決戰,或妄圖將他們截留下來,更多是銜尾襲擾,問題不會太大!”徐懷說道,“倘若決意渡河,就要快,至少在朝廷有新的旨意過來之前,周鶴、苗彥雄等人不會強硬阻攔殿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