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一百零二章 不歸

    “好!渡河!”



    景王豁然立起來,決然說道。



    “此事宜早不宜遲!”錢尚端也贊同儘早渡河。



    在朝廷傳詔景王歸京之前,他們渡河北上“追擊”敵軍,朝廷在河東形勢未穩定之前,當然不可能要求景王趙湍棄渡河兵馬不顧,獨自返歸汴梁;而守陵軍渡河與敵軍糾纏,無法輕易脫身南撤,這在客觀上也要求景王趙湍留在河東主持軍務。



    更不要說此舉將真正贏得朝野主戰派將臣的支持。



    他們之前沒有考慮這點,主要還是沒有追擊虜兵的信心。



    現在徐懷說赤扈人的東路軍主力不會經軹關陘、太行陘穿過太行山北上,他們仔細思慮,也確實如此——他們精心挑選渡河的時機與路線,很可能一路僅需要對付蕭幹、曹師雄、嶽海樓等部降附軍,確實不那麼令人擔憂了。



    守陵軍這一個月來,在嵩山北坡主要就是襲擾蕭幹、曹師雄等部降附軍,不僅在遊擊襲擾作戰上積累了經驗,守陵軍從上到下也建立起了信心。



    而渡河在進入河東之後,澤、潞、汾、晉等地又夾於呂梁山、太行山之間,山巒起伏,倘若敵軍強勢不能猝勝,他們還可以避入山間。



    何況河東還有大量的城寨尚在堅守,可以聯絡、避守。



    倘若景王趙湍在渡河後,能在河東聚攏起相當規模的兵馬,坐鎮一方,不就是更順理成章了嗎?



    錢尚端又問徐懷:“你打算帶多少兵馬與我們一起渡河?”



    “我行事魯莽,擅自洩露王相辭世之事,致軍民躁動,譁亂宮門,乃是朝中皆知的事情,我倘若率部直接追隨殿下渡河北上,會否有妨礙?”徐懷不確定的問道。



    “王稟相公為國為民,滿心不甘而溘然辭世,你乃仁人志士心懷激烈,本就是理直氣壯之事,也是矢志抗爭胡虜者當有的姿態,即便為朝中一些大臣不喜,但也無需忌諱什麼。”景王趙湍在几案後立起,眺望營帳外的悠遠青空,慨然說道。



    景王趙湍知道徐懷最擔憂的還是父皇對叩宮之事的態度,但他更清楚父皇性情軟弱,真正決定朝中勢態的,還是王戚庸、汪伯潛、胡晉章、楊永棟以及周鶴這幫主張和議的大臣。



    景王趙湍心裡同時也很清楚,他一旦選擇渡河,並想要以此贏得朝野主戰派將臣士卒的支持,實際上就站到王戚庸、汪伯潛、胡晉章、楊永棟以及周鶴這幫和議大臣的對面。



    而事實上他這邊一旦流露爭嫡的意思,不僅皇后及端王、魯王一系人馬會視他如眼中釘,甚至連他一母同胞的哥哥、太子趙珩也會視他如仇寇,他還有什麼退路可選,需要顧忌太多?



    見景王下定決心之後諸事都看得通透,徐懷說道:“殿下有需,楚山三天之內便能有八百騎兵趕來鞏縣與殿下會合。不過,這事最好還是知會胡使君一聲為妥!”



    “你覺得胡使君會如何選擇?”景王趙湍側過頭,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