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宮 作品

第495章 講道理

    芸姚還真怕孟軻一言不合拔劍相向,見他很冷靜,心中便淡定下來,於是說道:“楚國把沒有雕刻過的玉稱為璞,而宋國有一種食物是老鼠幹也叫做撲,雖然在雅言中同音,但完全是兩種東西。兩國風俗迥異,各種器具也完全不同,但楚國人和宋國人卻可以一起吃飯喝酒,就是仁義道德的功勞。”“就好像現在小院裡的這麼多人,分別來自鄒國,宋國,魯國,越國,衛國等不同的國家,卻能在一起聊天,就是因為我們都相信仁義道德。我知道孟夫子你是講仁義的人,不會惦記我的家產。夫子你知道莊周是個講仁義的人,不會惦記你的小命,我們大家都是講仁義的人,所以不會刀兵相見。又因為夫子是客人,我是主人,那麼我們就應該各守主人和客人的禮儀,我知道夫子你是好客人,夫子你也知道我是好主人,這些都是仁義的功勞。”

    雖然仁義只分利,不造利。但分完之後,大家都要講仁義道德,這就是一個社會契約,大家都要遵守。通過遵守仁義道德,來確保自己的利是安全的。所以當有人開始強調仁義,和突然說要講道理的時候,對方不是真的要推行仁義,也不是真的要講道理,而是通過重申仁義和道理來確保自己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失。因為如果大家都講仁義,講道理,那麼就應該遵守現在的分配,就不該越界,自然各自安好。

    孟子聽了之後不由點頭,這幾句話倒是不錯。可不是麼,如果不講仁義,人群就不能聚在一起。但想通了這個道理,他不由說道:“那法家不講仁義道德,因為造利而讓諸國趨之若鶩,只怕是不能長久。”孟子的直覺告訴他法家的弱點已經浮現出來了,但他一時半夥還抓不住。

    “確實如此,因為法家的法不可能面面俱到,法是有侷限的,執法也有成本,而且執法太嚴、執法太鬆都能讓人不滿。但仁義道德不同,沒有明確的規定,也不會強制大家都遵守,但往往大家都會自覺遵守。所以法家之法只是技術,需要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地更換,而儒家的仁義卻能長久發展。”簡單來說就是法雖然是保護大家利益的,但另一方面也會損害利益。但仁義就簡單多了,彈性很大,可以雙標,能夠最大程度地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