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249章 儒學的“支脈”?

    在真宗朝直言上諫的臣子不在少數,但有分量的卻不多,而孫奭便是其中之一。

    他的身份並不一般,乃太宗朝端拱二年九經及第,是極少有的大儒賢才。

    要想九經及第,最少要通讀九經做到爛熟於胸,否則根本就不可能通過九經的應試,更別提還要進行規格更高的殿試了。

    所謂九經便是《易》《書》《詩》《左傳》《禮記》《周禮》《孝經》《論語》《孟子》。

    這是宋代公認的九經著作,而太宗皇帝更是注重學識方面的人才。

    畢竟越是得國不正,越是要烘托自己對儒學的重視…………

    孫奭九經及第後便任國子監直講,太宗皇帝還親自到國子監聽他講《書經》,並對孫奭的講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以至於真宗皇帝時為諸王侍讀,累官至龍圖閣待制,他的學生遍佈朝堂和天下,其中佼佼者不乏當朝宰相。

    即便是王曾和呂夷簡兩位當朝相公,見了他也要拱手施禮道一聲:“九經先生。”

    真宗時他極力反對趙恆迎天書的舉動,並說:“臣愚所聞天何言哉,豈有書也!”

    大中祥符四年,真宗輕信人言“祀汾陰”。

    而那時天大旱,京師附近郡縣糧食價值千金,孫奭上書進諫,指出國朝土木工程累年不息,水旱災害使民日不聊生。皇帝不顧社稷安危,勞民傷財,執意要遠離京師,祭禮汾陰,只不過是效漢武帝、唐明皇巡幸名地,刻石頌功,揚名後世,圖個虛名而已。

    但真宗皇帝不聽,於是孫奭以父親年老為由請求歸田,以示抗爭,誰知真宗竟然不準,使知密州,兩年後,再任左諫大夫。

    由此可見孫奭在真宗皇帝心中的地位,即便是當眾懟他,也要保留這個國朝之中的大儒,敢說真話的人即便是自己用不上,兒子也能用上啊!

    果然,趙禎繼位後,孫奭的地位水漲船高,成為了大宋朝中重臣,只要有他在,朝臣們便翻不起什麼風浪,而他的學生中更是有許多名滿天下的人才。

    這樣的老人葉安是發自內心的尊重,當然也不敢得罪,畢竟是三超老臣,“正道之光”。

    有王淵在,葉安和孫奭之間的交談便輕鬆的多,沒有那麼多的尷尬,反而充滿了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