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渡 作品

第 50 章(捉蟲)

 張杏花他們是知道宋老三要回來吃晚飯的,所以特地掐著點做的飯。

 沒想到一同回來的還有宋聲和陸清。

 牛車還沒走到家門口時,就被一直在門口張望的大毛看見了。

 小孩子是很期待家裡有人從城裡回來的,那意味著他很可能又有零嘴兒吃了。

 大毛看見宋老三趕著牛車回來,趕緊就回屋裡報信兒。

 牛車還沒走到門口,宋家就把院門打開了。

 宋老三駕著牛車直接進了院兒裡,宋聲和陸清從牛車上下來,張杏花看到他們十分驚訝。

 “三郎,清哥兒,你們怎麼也跟著回來了?三郎不用去上課了?”

 宋聲把宋平他們喊過來卸東西,他們今天買了很多東西都在板車上放著,堆的半個板車都是。

 陸清道:“奶奶,相公今天放年假了,下午去縣令大人府上賣完了炭,我們就跟著回來了。”

 “那租的屋子東西都收拾好了嗎?這年假期間也沒人住,小心東西被人摸走。”

 宋聲也在一旁忙著從板車上卸東西,陸清在跟張杏花說話,“都收拾好了,值錢的東西都藏在地窖裡了,相公說其他的就那麼放著不礙事。”

 “三郎這次年假放幾天呀?”張杏花又問道。

 “聽相公說,應該會放個十幾天吧,大概會過了十五之後開課。”

 “那這十幾天房子又沒有人住,交的錢不是浪費了?”

 “奶奶,相公說這行都是這樣的,咱就別心疼了。今天我們回來買了一些年貨,您看看這些都該歸置到哪裡?”

 張杏花轉過身一看,從板車上卸下來不少東西。

 不過相比於板車上放著的東西,張杏花此時的心神已經被旁邊的小牛犢吸引去了。

 她心裡雖然隱隱有了猜測,但還是激動的問道:“三郎啊,這是哪來的半大牛犢啊?”

 她話音剛落,沒等宋聲回答,宋老三就迫不及待道:“娘,這是三郎他倆給家裡買的牛犢,怎麼樣?長的硬氣不?你看這毛色,油亮油亮的,一看就是頭好牛!”

 張杏花不太敢信,說道:“三郎,你爹說的是真的?這真是你們去買的牛?”

 宋聲點點頭,“奶奶,這是今天上午的時候我跟清清一塊去城裡的車馬行挑的,買了個半大的牛犢,咱們先喂著。等到明年春耕的時候長大不少,就能耕地用了。”

 張杏花高興極了,其實她一直都想給家裡買

 頭牛。家裡人多地多,幹起活來也累得很。

 每年耕地全都靠人力拉著犁耙在田裡耕種,有時候逢天氣不好,還得抓緊時間搶種,連個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可那時候家裡窮,買牛是不可能的,只能做夢想想。

 今年冬天靠著燒炭家裡掙了一筆錢,但她猶猶豫豫還是沒捨得買。沒想到三郎跟她想到一塊兒去了,是他們宋家的好兒郎!

 “你們買的這頭小牛,花了多少錢呀?”

 宋聲道:“奶奶,不貴,統共花了十兩,本來掌櫃的問我們要十三兩,還是清清給砍價又砍下去了三兩。”

 張杏花眼裡充滿了讚賞,會砍價好呀,會砍價以後勤儉持家。

 “清哥兒是個會來事兒,有他照顧你呀,我放心。”

 陸清又被誇了,臉紅著說自己也沒那麼厲害,是相公誇張了些。

 只是砍下價而已,相公也拿來在大家的面前說一說,讓他太不好意思了。

 看到家裡買了頭牛回來,整個宋家的人都高興極了,又驚喜又激動。

 每個人都稀罕的不行,圍著這個半大的牛犢摸來摸去。

 宋老大道:“沒想到咱們家竟然這麼快就買牛了,這擱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宋老二也道:“可不是嘛,還想著明年的春耕又要累死累活的拉犁耙了,嘿,沒想到三郎竟然買了頭牛回來,可真是貼心。”

 宋老三就不多說了,他在城裡還沒回來時,剛看到牛犢的時候,就已經稀罕的摸了好幾遍了。就連逛個集市,他都不讓陸清幫忙牽著小牛犢,非得自己上手牽。

 隨著宋聲他們這次回來,全家都喜氣洋洋的。

 小牛犢被圍觀了好一會兒,大毛他們幾個小孩子也十分稀奇,伸手夠著要摸小牛犢,卻被宋平給直接抱了起來摸。

 小牛犢不知道脾氣怎麼樣,小孩子又下手沒輕沒重的,萬一拽疼了它,踢了他們一腳可就不好了。

 這頭小牛犢可謂是最大的驚喜,他們看了好大一會兒,張杏花看時間也不早了,發話說讓把小牛犢領下去喂點草料。

 家裡沒有養牛的地方,豬圈還是臨時搭建的,如今有了頭牛,得專門給牛蓋個小牛棚。

 這小牛棚可不能隨便湊合湊合,牛犢作為他們全家稀罕的珍貴東西,自然得蓋個結實又擋風擋雨的牛棚出來。

 一說起蓋牛棚,宋老大他們幹勁十足。不過就算再怎麼想蓋,也得等到明天了。

 牛犢牽下

 去喂草料之後,張杏花看向牛車上放著的東西。

 剛才大家都在圍觀牛犢,時間過去了不少,天色已經逐漸暗了下來。

 張杏花走進牛車後,看到上面有好幾匹布,上手摸了摸,是棉布,這布可不便宜。

 之前陸清買的八稯布是棉麻布,不是純棉的,還要二百三十文一匹,宋聲這次買的棉布價格更高一些,一匹棉布大概花了三百五十文左右。

 宋聲跟梁又明打聽過,如今的白疊子在閩南地區大量種植,因為氣候原因,其餘的地方種植的並不多。宋家村地處北方,知道白疊子的很少,但卻是知道蠶絲和棉布的。

 聽說南邊的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桑養蠶,蠶吐出的絲做成絲帛,價格更是不菲。而這棉布他們知道的卻不多,關於閩南種植的白疊子,只聽說又白又軟,農家知道的人也很少。

 只知道棉布流通到這裡時,價格就要貴上許多。但布料摸起來是真的舒服,城裡鎮上有錢人家的夫人小姐都是穿的棉布做的衣服。

 張杏花看到買了好幾匹,心裡一陣心疼,說道:“你們兩個喲,做啥子還買這麼多棉布?過年扯幾匹棉麻布做衣裳不就好啦?這得花多少錢呀?今天都買了牛了,已經花了十兩,又買這麼多棉布,你們手上還有沒有錢了?”

 宋聲趕緊道:“沒花多少錢,奶奶,這棉布做衣服穿起來舒服,今年又不像是往年窮的買不起布,也讓大家都穿兩身好的新衣服,高興高興嘛!您放心吧,我們手上錢多著呢。”

 張杏花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大伯他們整天都要下地幹活,再好的衣服都磨破了。還不如買些棉麻的穿,穿壞了也不心疼。”

 “奶奶,過年幹啥活嘛,等過完年要出門走親戚,可以走親戚的時候穿呀。”

 張杏花皺了皺眉,覺得孫兒說的也有道理。她就是節儉慣了,一下子生活條件好了起來,還是忍不住想要省著點兒。

 兩個伯母還有嫂嫂們都很高興,上次買新的布料做冬衣,因為要買的多,她們也沒捨得買太好的。

 沒想到三郎跟清哥兒他們還知道過年給他們扯一批新的布做衣服,而且還是棉布呢。她們還沒有穿過棉布做的衣服。

 張杏花道:“行行行,我說不過你。老大家的,還有老二家的,來來來你們都過來挑吧,一人挑一匹,都拿回去做新衣裳。”

 孫氏和李氏聽見這話就更高興了。

 以前她們過年回去走孃家的時候,不僅拿的東西寒酸,穿得也寒酸。

 今年不一樣了,今年也可以穿棉布做的衣服,到時候回孃家走親戚,個個都能挺直了腰桿威風一把。

 雖然家裡燒炭掙了些錢,但大部分都在張杏花這裡管著。當家的奶奶不發話,她們可不敢要錢去買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