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作品

第十二章 兩邊對峙成僵局

  而趙雲是有光復漢室的懷的,他自始至終,都是奔著這個目標的。

  換言之,他真正想追隨的,是劉虞。

  然而幾個月前,卻發生了讓趙雲極為心灰意冷的事情。

  劉虞和公孫瓚相攻,兵敗被殺。

  此時趙雲擔任劉備屬下的主騎郎,也算是公孫瓚拉攏劉備的手段,但趙雲卻已心生去意,所以趙雲準備以兄喪之藉口,離開公孫瓚,去投靠能興復漢室的仁義主公。

  實際上,此時的劉備對光復漢室之事態度還很模糊,此時士人眼中的大漢忠臣,曹操因為加入過反董聯軍,甚至還要排在劉備前面。

  直到七年之後,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專權獨斷,趙雲才投靠劉備,將畢生奉獻給光復漢室的伐魏大業。

  此時的劉備,正在尋找自己的一塊地盤,去徐州相助陶謙去了,公孫瓚怕是看出了劉備自立的苗頭,卻讓趙雲領兵攻打北新城,也是對趙雲的一個試探。

  然而袁熙城頭上的一句話,卻觸動了趙雲。

  劉虞泉下有知,該當如何?

  自己襄助公孫瓚,是不是助紂為虐?

  匈奴劫掠,荼毒漢家子民,要不要出手?

  所以趙雲冒著被軍法處置的危險,竟是答應了這個頗為荒唐的賭約。

  如今趙雲聽到麴義的話,當下轉過頭去,他倒要看看,這個袁熙,到底是沽名釣譽,還是真的心口如一!

  如果對方真的有施行仁義的想法,便不會讓騎軍衝擊漢家兒女。

  但若不如此做,他不僅要承受手下士兵大量傷亡的風險,還要承受和趙雲賭約失敗的結果。

  他會如何選擇?

  要知道,劉虞攻伐公孫瓚時,就是因為過於仁義到迂腐,竟說出了“不要多傷人,只殺公孫瓚一個就行”,又愛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許焚燒城池,導致手下兵士束手束腳,被公孫瓚找到機會反攻,從而兵敗被殺。

  在這亂世之中,過於仁義,或過於殘暴,都不是保身之道,如今這谷口的情勢,就是一個兩難的境地。

  換了趙雲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袁熙不知道趙雲關注著自己,他盯著遠處的谷口,沉思了一會,說道:“不能就這麼衝進去。”

  趙雲在遠處聽了,暗地裡鬆了一口氣。

  袁熙的想法很簡單,真要這麼做,傳了出去,他的名聲就壞了。

  此世名聲極為有用,就是裝,也得裝出來。

  何況馬踏漢家女子,他也真的下不去手。

  但這樣一來,便得想個妥當的的辦法破陣,他可不想將辛苦訓練的兵士無謂地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