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作品

第十二章 兩邊對峙成僵局


                 匈奴酋長看到己方上百輕騎被對方伏兵突襲,幾個照面便死傷大半,剩下的人只得往回倉皇逃竄,心中冰涼。

  對方這是有備而來!

  他急忙喝令前軍讓開中央,讓己方輕騎逃回,同時喝令後方兵士將大車全部推到陣前,堵住谷口。

  這是他在北地學到的漢軍所用的車陣之法,將馬車擋於陣前,阻止對方騎兵衝陣。

  他又命匈奴兵將擄掠來的數百女子趕到馬車縫隙之間,作為另外一層緩衝。

  數百女子哭喊著蹲伏在地上,四周都是匈奴兵虎視眈眈,防止她們逃走。

  馬車之後,匈奴酋長命人不斷放箭,阻止袁熙趙兵兩軍騎兵逼近。

  此時麴義也沒有緊追匈奴潰兵,貿然跟著衝入陣中,而是讓己方重騎返回本陣。

  如果己方步兵沒有及時跟上支援,騎兵被對方纏住,沒了速度,最後也是被對方合圍殲滅的份。

  麴義眯著眼,見匈奴輕騎已經都逃入陣中,思量著破陣之策,此時袁熙打馬過來,說道:“對面擺了陣,如何應對?”

  麴義打量了一下谷口,開口道:“若是不管那些女子死活,可先用弓箭壓制,我帶兵強行突入,公子隨後讓步軍跟上便是。”

  此時趙雲也沒有追趕,同樣叫回了手下,麴義的話傳進了他的耳中,趙雲聽了,卻是面色微變。

  他緊盯著袁熙,看著袁熙如何回答。

  趙雲心中自有一杆尺子,他身為冀州人,卻舍袁紹而投公孫瓚,自有其原因。

  趙雲投公孫瓚的時候,理由是“鄙州議論,從仁政所在”。

  公孫瓚聽了,認為趙雲話裡的意思是,自己比袁紹更能施行仁政。

  但實際上,公孫瓚向來好戰,多年來在邊境地區一貫推崇殺戮政策,主張用武力解決問題,甚至還有因缺糧縱兵劫掠百姓的行為。

  而袁紹在冀州的政策,比公孫瓚溫和得多,多是與民休養生息,可以說是更得民心。

  趙雲那番話,公孫瓚估計是覺得趙雲在說假話,雖然將其收入麾下,但至今都不怎麼信任趙雲。

  然而趙雲心中卻有著一個秘密。

  他當初投幽州,本不是衝著公孫瓚去的,而是想要投奔當時公孫瓚的頂頭上司,幽州刺史劉虞!

  劉虞是正宗的漢室宗親,早年通過舉孝廉擔任曹吏,又升任為郡吏,因政績突出,被任命為幽州刺史。

  在此期間,他在幽州境內普施仁政,勸導百姓種田,開放上谷的市場與外族交易,開採漁陽的鹽鐵礦取得收入,令百餘萬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安居樂業,深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