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明餘暉 作品

第二六四章 德國人的提議;怎麼是你?

  “首當其衝”的是國營斯圖加特第一汽車集團(戴姆勒-奔馳公司)出品的dB600型v形液冷發動機。

  左右雙排氣缸,呈v形的60°夾角佈置,排氣量33.9L,重量575㎏,缸徑150mm,衝程160mm,每個氣缸皆有兩進兩排共四個氣門,包括一級一速的機械增壓器、四個化油器,最大輸出功率可達1000匹馬力。

  如果不考慮英國羅-羅公司的話,奔馳的這型液冷發動機在如今絕對稱得上是第一流的玩意。

  液冷發動機和風冷發動機各有優劣,綜合性能不存在高低之分——前者的正面面積較小,風阻更低,但維護保養難度很大;後者恰恰相反,因為是風冷,為了保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氣缸要在正面平鋪,所以外觀是圓鈍的。

  大明空軍並不想在風冷發動機上一條路走到黑,有人未雨綢繆的提出可能還是需要擁有堪用的液冷發動機,這樣才更容易打造出性能頂尖的戰機,哪怕其可靠性和出勤率都不咋地。

  因此,空軍近來正在籌備另一條路,也就是尋求液冷發動機的技術來源。

  英國人自然是不會答應的,美國人除了萊特和普-惠的風冷發動機之外,只有艾裡遜公司有液冷直列發動機,但稱不上優秀。

  既然都已經為了圖省事而選擇引進外國技術了,那肯定是儘量搞最優良的,不然還不如自行研發。

  故而空軍相中了法國人的西斯潘諾-絮扎公司的12y-21型液冷發動機(這其實是一家西班牙的公司),都已經準備發出生產許可申請了。

  不過,這是要花錢的。

  與之相比,德國人拿出的籌碼顯然極具分量——品質不錯,而且無需耗費真金白銀。

  雙方在這一點上迅速達成了共識,過程非常之順利。

  至於其它的武器裝備,德國人也不遮掩,很大方地展示了人民軍所裝備的各式兵器,乃至連仍在試驗階段的新玩意都不避諱的拿了出來。

  新型7.92㎜重機槍、新型20㎜高射炮、新型13㎜航空機槍、新型533㎜過氧化氫魚雷、新型20t級步兵支援坦克……

  一大票琳琅滿目的兵器,這些錄像、圖紙、縮比模型擺在大明會談人員的面前。

  然而其中大部分玩意都沒什麼可稀罕的,能夠吸引明人注意力的也只有過氧化氫魚雷而已。

  儘管沒有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人研發重機槍,但通用機槍依舊誕生了。

  條約限制只是推動通用機槍研發的其中一個因素,人們對於“機槍”這一武器應用方式的探索同樣是重要因素——我就是想魚和熊掌兼得,要一種能方便輕重兩用的機槍,適合步兵戰術,要不你們試試?

  因而德國人在研發了傳統的重機槍mg28以後,基於mg31(歷史上的mg13)和mg30又還是折騰出了mg34通用機槍。

  因為德國人對mg34的保密程度較高,大明派往西班牙的軍事考察隊並未獲取過樣本,只道聽途說的蒐集到了口頭描述和一些照片。

  倒是國際旅因為接收了一批德社直接援助的武器而使用過,周某人在棲霞軍事監獄撰寫的報告專門闡述了其評價,認為這是意義非凡的、開創性的兵器,但不符合本國國情。

  審閱報告的軍部人員採信了他的看法,但現在在觀看了錄像以後,在場的幾名軍部人員又有些動搖了——無它,唯犀利耳!

  每分鐘900發的高射速,12㎏的重量,兩腳架輕機槍狀態、三腳架重機槍狀態、防空高射狀態都可以迅速轉換,就使用性能而言實在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