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明餘暉 作品

第二六四章 德國人的提議;怎麼是你?


                 翌日,四月初一。

  仲春時節的春雨來去皆悄無聲息,當最為勤快的市民們從睡夢中甦醒時,才發現昨夜下了半宿的雨。

  空氣雖然清新,可街道卻潮溼不已,一些基建較差的地方積了一灘灘水窪,嬌嫩的筍好似一夜之間長高了半個拳頭。

  “南京時間6時整,高橋機場空域西部與南部有對流雲團緩慢北移,雲頂高4到6千米,海拔600米高度有疏雲,地面風向280,風速每秒4.3米,能見度17千米,進近航班須留意氣流波動影響,跑道較溼滑……”

  由於近兩年世界各國的民用航空發展迅速,國內、國際航班的增長勢頭十分可觀,不再向以前一樣可能一天下來只落兩架航班了。

  故而大明空軍將以往每兩個小時報告一次氣象狀況的規定間隔縮減了一半,以應對愈發繁忙的空中交通。

  乘坐著二十幾名德社使館外交人員的兩架容克ju-52客機從雲層中現身,緩緩下降高度,對準跑道後以機頭微仰的著陸姿態落了下來。

  除了常規的使館人員更替之外,德國人還打算對貿易問題展開談判。

  稀有金屬進口量的驟減已經顯著影響到了德社的工業生產,部分工廠為了維持產量不得不申請調用戰略儲備的稀有金屬庫存。

  除去肩負重任的幾人,其餘的十四男五女都是被調派至德社駐大明公使館進行輪替的,算是平平無奇的例行公事。

  在武官隊伍中,首席武官由賈斯特斯-科勒少將擔任。斯塔西偵查總局將克莉絲-裡希特的身份換作了陸軍總參謀部的一名財政專業技術少校,以此身份作為技術武官一同前來。

  當然,實際任務自然還是從事情報蒐集、彙總、整理。

  即使“遠交近攻”的道理人盡皆知,不過意識形態的差異還是讓這些德國人受到了特殊待遇——飛機一落地,外緝事廠的特工們就湊了過去,不允許他們擅自走動。

  對於日耳曼語系母語者而言,幾個月的時間速成漢語幾乎是不可能的。

  望著標識牌上的碩大漢字詞彙,克莉絲的辯識模式差不多就是在腦海中努力回想每個字的含義,然後一個一個拼湊起來。

  得虧漢語的基本語法簡單直接,否則辯識起來只會更加吃力——因為如果不能熟練地按語法順序拼接字義,同樣弄不清詞彙或句子的意思。

  不知是為了省錢還是省事,德社公使館仍然沿用了德意志帝國時期公使館的建築。

  這是一幢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院落,有兩大一小三座屋宇,主色調是灰白色的,在構型上別具對稱與幾何之美感;左上角為錘子圓規的黑紅黃三色旗在微風中飄揚著。

  “……進行交接工作,重要文件必須簽字拍照留檔,待銷燬的保密文件須由保管人帶去碎紙機。”

  望著目前堆積如山的文件和摘錄的筆記,克莉絲禁不住咋舌——這也太多了吧?

  早知道來這裡既要受約束又要案牘勞形,還不如去惠靈頓或者聖地亞哥呢。

  當時想的是能在工作之餘順帶遊玩,現在看來自己無疑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因為德社方面比較著急,所以禮部外務司和工部商務司很快就派來了參與會談的官員,兵部和大都督府自然也不例外。

  合理利用條款之漏洞來鑽空子,在性質上和惡意違反協定還是相去甚遠的,對於大體還算注重國家信譽的大明朝廷而言,鑽空子差不多算是可接受的上限了。

  德國人大致預估到了明人想要的玩意,此次捎帶了許多武器、技術、裝備的錄像和個別實物,光是膠捲就裝了兩大個特製保險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