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明餘暉 作品

第七十章 空心裝藥破甲彈

  破甲彈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攻守嚴重失衡的現狀,使得一線單位有了更加強力的手段來對抗裝甲目標。

  由於空心裝藥的原理,其破甲深度只與裝藥量、炸藥類型、藥型罩、炸高有關,所以不像穿甲彈一樣依賴速度。

  可以用火炮發射、可以火箭推進、可以徒手扔出去、可以埋在地下等等,總之,少掉“速度”的條件後,新型反坦克彈藥的應用面一下子就廣了起來。

  步兵單位面對來襲的裝甲目標,即使仍舊處於天然的劣勢,但卻擁有了強力的對抗手段,坦克們也不敢再為所欲為了,在進攻之前也需要掂量清楚。

  不過由於技術積累稀少、時間倉促的緣故,整個大戰期間,各國的破甲彈的設計都不甚合理,大大影響了破甲深度。

  可在這方面,周長風卻是具備著非同尋常的優勢的。

  就比如說,藥型罩要什麼形狀、什麼材質才是更合理的?錐形裝藥的角度多少為宜?爆炸高度多少最佳?

  這些需要大量試驗與數據積累的結論,在後世卻只是教材上總結的幾句話罷了。

  身為兵工老校中北大學的國防生,周長風雖然並非彈藥工程專業的,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麼?

  錐角小於一百二十度、炸高為底面直徑五倍、高密度卻不能太軟的藥型罩材質、裝藥後方擋板、錯位抗旋藥型罩……

  這些都是瞟一眼即能記住的小概念罷了,然而每一個卻都能對破甲彈的性能有明顯提升,能迅速掌握的話能少花費多少時間與資源?

  “隨便寫兩個吧……藥型罩材質,紫銅,嘶…要不要考慮缺銅啊。”

  一番興致勃勃的努力後,周長風不太滿意,便又換了張紙重畫。

  他簡單繪製了反坦克槍榴彈、反坦克手榴彈、無後座力炮式反坦克火箭筒這三種步兵反坦克武器的草圖。

  他的初衷是讓大明的軍工部門能少走些彎路,搶先應用之。

  如果戰爭不可避免,至少能多佔些上風。倘若與美國交手,那必須得使盡渾身解數、全力以赴才行。

  實際上火箭彈不簡單也不便宜,它們其實非常金貴,而且想在保證良品率的情況下大規模量產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