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旱災

 遼東已經收復一年多了,新的遼寧省長袁樞的工作,也從一開始的以恢復生產,建設根據地為主的前期準備工作,變為以產業扶貧、移民開發、逐步建政為主,廣寧成為遼寧的中心,產業從生活用品的輕工業發展改善百姓生活,也變成了輕重產業並重,本溪、鞍山、撫順的重工業軍工複合體一期項目基本上完成,配套的產業集群開始發揮出作用,取暖的煤、鐵爐、毛衣、皮衣基本上自給,百姓在工廠中工作改善了生活狀態,以工代賑,使大批勞動力有了吃飽飯的機會,而產業項目也一個個的建立起來,道路、水利設施也一一恢復,一片片住宅、商業區、工業區出現,撂荒的耕地被恢復,種子、農具和耕牛按照互助分組下發,簡陋的小學校也一一建立起來,一切都開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袁樞接收了大批中學畢業生,充實到各個方面。廣寧、遼陽、瀋陽的輕工產業恢復建設的不錯,稅收已經能自給,毛紡織廠、皮革加工、木材加工廠、建築材料廠、水泥廠、磚廠、玻璃廠,瓷器廠等的投產不僅解決了移民的工作,也帶來了稅收,有不少產品還運到旅順,銷售到海外,毛紡織品供不應求,林業產品也是物以稀為貴,財政能力大幅好轉。袁樞重點抓兩件事,一是教育,資金到位,教師也到位;一是修路,讓新來的移民有活幹,吃得上飯,這陝西的移民怎麼越來越多了?為什麼? 

 崇禎元年起,陝西一年沒有下過雨,尤其是陝北,慶陽府、延安府的北部百姓無以為食,吃石頭、吃樹皮、吃草根、吃老鼠,吃能吃的不能吃的一切,實在沒吃的了,開始吃死人,最後吃活人,陝西已是人間地獄!流賊更是趁機復起,本來被官軍剿得四處逃竄,很多都蟄伏起來了,又趁機出來為禍肆虐,這是不給百姓一絲活路啊!滿桂從榆林、延綏、寧夏不斷的引導百姓到歸化省,先恢復身體,再往遼寧這邊送,路上願意在歸化省留下的就往各地安置,願意種地的繼續往遼陽、瀋陽、廣寧、旅順走,最遠的去了南疆、北美。好在呂宋、交趾、臺灣的糧食夠多,不然真沒有辦法移走這麼多百姓,歸化每天都接收陝西災民數以百計,甚至上千! 

 看看歷史上崇禎朝的大臣是怎麼說的吧!崇禎二年(1629)四月二十六日馬懋才奏:臣鄉延安府,去年全年無雨,草木枯焦,民爭採山間蓬草為食。蓬草盡,則剝樹皮而食。樹皮盡,則掘山中石塊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饑民相聚為“盜”,與其坐等飢死,不如為“盜”而死。又燒人骨為薪,煮人肉以為食者,而食人之人,不數日即面目赤腫,燥熱而死。於是,死枕藉,臭氣熏天,安塞縣城外掘數坑,每坑可容數百人,不及掩埋者,又不知還有多少?小縣如此,大縣可知,一處如此,他處可知。百姓又安得不相牽而為“盜”。而慶陽、延安以北,饑荒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