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兵子弟 作品

第199章 對公務員和民營企業雙鬆綁對大家都有利

 高壓環境下,官員為了保穩,只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幹事。就像前兩年,當老百姓出個門就可能影響官帽的時候,自然恨不得所有人都呆在家裡不出門,至於有沒有收入,會不會餓肚子,要不要看病吃藥,根本不重要。 

 沒有一定的容錯空間,對體制內過度嚴苛的懲罰機制下,是難以讓民營企業有著健康發展環境的。例如,某民營企業出了安全事故,官員和公務員為了保自己平安,往往會將安全預防檢查變成了對相關所有企業一關了之。 

 反正轄區內的企業搞的好不好與自己的前途無多大關聯,但是一旦搞出事來,自己的烏紗帽肯定會掉,那麼正常人會如何選擇,一目瞭然,顯然是一刀切一關了之省事,這是人趨利避害的本性使然。 

 再例如,央媒曾報道某市在治霾期間,為了“環保達標”,居然一刀切將所有企業和沿街門面飯店和爐灶全部關停,導致市民買不到饅頭和麵條。先不說懶政和亂作為,這難道不是動不動對地方幹部實施“一票否決”,導致基層著急跳牆,執行政策走樣變形的一個縮影嗎?最終受害的還是全體企業和無辜百姓。 

 筆者也注意到意見第二十五條明確指出:“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把構建親商關係落到實處,黨政幹部和民營企業家要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係。各級領導幹部要真誠同民營企業家接觸交往,主動作為、靠前服務,依法依規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解難題實事,守住交往底線,防範廉政風險,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民營企業家要積極主動與各級和政府及部門溝通交流,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潔身自好走正道,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