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逆流 作品

第215章 一切為了減重一切為了省錢(下)

 朱先釺和建造司的處長及贊劃們商量之後,最後還是由朱先釺小朱副司長操刀,舉起了減重屠刀。 

 第一項,將大明水師傳統的立式桅杆改為輕便的三足杆,如此一項,兩個桅杆減重240餘噸,讓些許老兵感慨,以後快速滑降的傳統手藝就要失傳了。此時,朱先釺正色道,一切為了減重,除了火力之外任何代價都是值得的。 

 第二項,朱先釺大手一揮,將300餘噸的魚雷兵裝係數砍掉,至於理由,雷擊戰術可以由驅逐艦承擔,戰艦巡洋艦以後採用與驅逐艦搭配戰術使用,沒必要用昂貴的巡洋艦執行雷擊戰術。此項內容,原本在設計書中就沒有,砍掉就砍掉了,並且還節約了艦上人力,反倒沒什麼人反對。 

 第三項,原本舷側採用炮塔結構的75毫米速射炮,均改為與驅逐艦類似的炮盾加支架結構,炮彈採用戰位加甲板小彈藥庫預儲方式存儲,炮手疲勞了,可以換人,重量絕對不能加,至於安裝在上甲板四角的哈奇開司速射炮,作為臨時加裝武備,平時收在上甲板隔板內,需要時可以快速安裝。頂部兩部萬年不變的6聯裝11毫米格林炮也被取消了,為此,讓火力兵裝的幾位分系統總師憤憤不平,大發牢騷,認為朱副司長過於吝嗇,草菅人命。因為牢騷聲太大,由不得朱先釺不回應。 

 朱副司長耐住性子回道,原本75毫米炮採用炮塔結構後,重量陡增,轉動速度明顯下降,並且炮塔結構讓水線以上重量超標,整個艦體穩定性下降,既然有隱患,長痛不如短痛,與其等以後出現問題再解決,乾脆將一刀割了,一了百了,話雖這麼說,還是折中為20毫米徐州特種裝甲炮廓結構,可抵禦對手76毫米速射炮2千米直接命中和大口徑火炮破片,炮廓本身不動,採用人力調整炮廓內的火炮左右和俯仰角,但最大仰角降為30度。如此一來,6個75毫米速射炮戰位可削減200噸。 

 如此算起來,以上三項可減重740噸,不過仍然有近140噸的超重需要解決。 

 朱先釺將重量分配表翻得嘩嘩響,最後決定,將艦首三組錨鏈改為左右錨鏈,艦首的取消,連帶著主錨、100米錨鏈、傳動電機一起被砍,減重近10噸。將艙內所有頂棚吊頂取消,艙室內頂部穿過的管線什麼,和頂部一起噴上黑漆,美其名曰防火,如此又可減重30餘噸。將原本舷側吊裝的防魚雷鋼網和吊杆砍掉,理由是與驅逐艦一併出動,驅逐艦可以擔負泊地防魚雷網敷設任務,如此一來再砍掉30餘噸。 

 離缺口還有70噸,朱先釺想了又想,決定將舷側裝甲帶由由上下標準200毫米厚度,改為頂部100毫米,向下至水線逐步增厚至150毫米,如此一來,裝甲工藝複雜了,不過重量確實減輕了不少,經過簡單的三角公式就能算出來,長99米的主裝甲帶,鐵與水比重為7.8克每立方厘米,這塊重量可以削減近25噸。 

 如此一來,離9700噸的要求還有45噸差距了,朱先釺站起身來,在會議室裡不停的轉圈子,緩緩說道:“諸位,本官最初在烈陽艦擔任槍炮長,曾經經歷過烈陽艦改裝工作,烈陽艦在換裝新式裝甲後,重量減輕不少,未加裝武備前,曾經在吳淞口外海輕載出航試驗過,航速遠遠超過設計航速18節,目測最少能達到24節,不過加裝武備後,吃水增加,航速又跌回去了。不過試航過程中,本官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由於航速增加太多,艦尾形成的浪花明顯增加,彼時螺旋槳安裝在艦體中後部,橢圓形艦尾除了增加浮力,反倒沒有其他任何作用,當時3000噸的戰艦,確實需要平衡浮力,不過對於現在我們設計的近萬噸級戰艦,浮力足夠,能否考慮將艦尾截短,改為平直艦尾,一方面減少重量,另一方面也能減少工時,諸君,我看了江南造船廠的報價,整艘戰艦,本身艦體和艦載設備造價達到七成,還有兩成都是工時費,節約工時也就是省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