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康乾盛世”就是放屁的!!!


  嚴重聲明,本文完全取自學者陳明遠的文章:《揭穿所謂的“康乾盛世”》

  近期閱讀學者陳明遠的文章感觸極深,所以發出來,讓更多人看見,瞭解。

  所謂“康乾盛世”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止於乾隆退位(1796年)做“太上皇”,持續115年。某些學者作家們頌揚這百年輝煌的“康乾盛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將中國傳統社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創造了“歷史奇蹟”。

  然而歷史真相到底如何?

  學者陳明遠的文章《戳穿所謂的“康乾盛世”》:

  針對多年來對於“康乾盛世”的陣陣歌功頌德,我反覆探索思考之後,提出一些實事求是的看法,跟大家討論。所謂“康乾盛世”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止於乾隆退位(1796年)做“太上皇”,持續115年。某些學者作家們頌揚這百年輝煌的“康乾盛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將中國傳統社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創造了“歷史奇蹟”。

  我們必須追究:歷史真相到底如何?

  滿清入關吞佔全國以後,實際上跟元代蒙古貴族入主中原類似,造成中華文明的毀壞和全面大倒退。康熙,雍正,乾隆等統治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中止了明代以來的西學東漸;對內大興文字獄,扼殺了科技文藝事業的進步。因此,所謂“康乾盛世”時期中國逐步落後於西方,並不值得自吹自擂、引以為光榮和“民族驕傲”,而必須深入清算,總結歷史教訓。

  直到如今,它的後遺症仍然阻礙著我國現代化的發展。

  始終存在著血腥的民族衝突

  幾乎沒有文化(甚至剛剛開始使用文字)的滿族統治者從入關開始的“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血淋淋殘酷暴行,到覆滅前夕“寧與友邦、不予家奴”的切齒詛咒,從始到終,哪裡有什麼“清朝政權的利益代表了包括漢族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洗城,江浙一帶(包括崑山平湖乍浦海鹽海寧金華)、江西全境、還有廣州都遭受屠城之災,竟將四川全省屠淨。歷史上哪一次改朝換代給中華民族造成如此巨大的劫難?那些令人髮指的暴行,恐怕只有20世紀中葉日本侵略者的大屠殺才可與之相比。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四月清廷下詔的“永不加賦”是在經歷近百年的屠殺、投充、圈地等野蠻政策後迫不得已的所謂“仁政”。

  清朝在奪取全國政權之後的很長時間內,一直把它征服的中華各民族看作奴隸,實行野蠻血腥的民族高壓政策。強調滿漢不通婚;築起種族隔離牆,不準漢族去東北,不準蒙族平民入漢地。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民族歧視。

  從清初此伏此彼起的“反清復明”到清末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中華人民從來沒有停止過反抗滿清皇朝的鬥爭。

  “康乾”社會比明代大倒退

  滿清入主中原,造成社會大倒退。遊牧民族的陋習、農奴制的烙印,隨處可見。野蠻的“圈地運動”更嚴重地破壞了中華全國的生產力。社會上一片“主子、奴才”的令人厭惡的喳喳聲。推行愚民政策、灌輸奴才意識,馴養卑劣怯懦、蠅營狗苟的國民性。

  關於當時社會經濟狀況,唐甄在康熙四十年記載:“清興五十餘年矣。四海之內,日益貧困,農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賤而艱於食,布帛賤而艱於衣,舟轉市集而貨折資,居官者去官而無以為家,是四空也。金錢,所以通有無也。中產之家,嘗旬月不觀一金,不見緡錢,無以通之。故農民凍餒,百貨皆死,豐年如兇,良賈無籌。行於都市,列肆琨耀,冠服華腆,入其家室,朝則熄無煙,寒則蜷體不申。吳中之民,多鬻男女於遠方,男之美為優,惡者為奴;女之美為妾,惡者為婢,遍滿海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