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兄也難時弟也難


  知道了下述事實,也許有人會失望:用鮮血書寫英勇和忠貞的文天祥的兩個弟弟,一個降了元,另一個則逃避現實、退隱不仕。哥哥那麼忠烈,弟弟卻做出了“有損”其英名的“醜事”。

  文天祥有三個弟弟:文壁、文霆、文璋。其中文霆早卒;文壁小文天祥一歲,1278年冬天元軍猛攻文壁駐守的惠州,他開城投降,年底文天祥被俘;小文天祥13歲的文璋,隨文壁投降,後隱居不仕,在他大哥被殺35年後去世,享年69歲。

  元初,就有人指責文天祥的弟弟不夠忠烈,還賦詩諷刺:“江南見說好溪山,兄也難時弟也難;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

  文天祥號文山,文壁號文溪,溪山指兄弟兩人;南枝與北枝也指兩人,因為文天祥曾寫過“江上梅花都自好,莫分枝北與枝南”的詩。

  如果有時空隧道,我很想去問一下那位作此詩的南宋遺民:“你為什麼不犧牲?”

  中國人面對英雄,在不斷的感動中,道德崇拜也往往升級。如果這種崇拜離開了大地,喪失了人性基本的理解和同情,就變成了殘忍的道德奢欲。也許有人覺得,文天祥會譴責弟弟們。可是相反,他很“理解”,文璋的逃避還是他規勸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