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1343章 移民大肆擴張

  而馬六甲港這麼一個小地方,也是差不多有十萬人口。

  早已經被列為本土的北海省,這個就更不用說了,早就有了一百多萬的人口,如今已經是快要達到兩百五十萬了。

  在印度半島地區以戈河州、錫蘭島、泊木州為主,加起來的總人口大約也有四十萬左右。

  西亞和東北非少一些,加起來才五萬多人而已。

  倒是非洲南部的南非以及西印州的人數多一些,南非港就有八萬多人口呢,整個南部非洲地區有將近二十萬人。

  不過,上述地區的移民人口數量,和美洲比起來就遜色多了。

  雖然大乾開發美洲的時間晚一些,但人數卻是一點也不少。

  如今北美洲的東西兩岸,西海岸有將近四十萬人口,東海岸開發也沒幾年呢,但是現在卻已經是有了三十多萬人口,這加起來總人口已經是將近八十萬了。

  這麼多的移民,和大乾的航海業發展是分不開的,沒有大噸位的遠洋客輪運輸移民,沒有大噸位的貨輪運輸各種物資,是不可能短短二十多年裡向海外輸出這麼多移民,並保障他們在當地安家落戶的。

  當然了,移民剛抵達海外領地,其第一年的生活所需,其實大多也不是從國內運輸過去的,一般都是就近採購,或者直接徵召。

  要不然,大乾的運輸力量再牛逼,也不可能這麼搞。

  比如說北美洲那邊的移民前期所需要的糧食,其實很多都是從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控制的殖民地採購的。

  但是等他們熬過了第一年後,第二年種植的糧食開始出產後,那麼情況就是發生了變化。

  大乾移民的地方一般都是優先選擇土地肥沃,適合發展農業的地方,畢竟民以食為天。

  這隻要開墾了出來,糧食就不用發愁,甚至還會有大量的剩餘糧食。

  這些剩餘的糧食又能成為後續抵達移民的口糧。

  實在多的,也還可以運輸到附近地區去販賣,或者乾脆是釀酒獲利。

  殖民地都是適合農業開發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了各個殖民地只要熬過了前兩年,那麼後續基本是不愁糧食的。

  這一點,其實比在本土好多了。

  本土雖然地方也夠大,良田也不少,但是奈何人口實在太多。

  哪怕是大乾最近二十年一直堅定不移的往海外、邊疆等地區移民,這都先後往海外移民了數百萬人口了,並且先後動員了數百萬人遷移到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充實邊疆。

  但本土的糧食依舊比較緊張。

  這主要是人口增長的速度太快。

  大乾本來人口基數就大,民間又有著多子多福的傳統,自從大乾統一後天下太平,進入了傳統意義上的盛世。

  和平時期沒有戰亂,工商業也發展,而且土地兼併得到了扼制,同時因為農業工商業發展迅速,進入工業革命後,物資比以往更加豐富,平均壽命已經是從以往的三十歲左右,提升到了四十歲左右。

  這些都是導致了人口開始快速增長!

  雖然已經向海外開始大規模移民,同時也是積極開發東北西北西南等省份,同時其他省份也是積極開墾更多的田地,但是人口的壓力依舊不小。

  這也是為什麼最近這些年,大乾王朝越來越多人選擇移民海外的原因。

  原因無他,本土太難混,想要吃飽飯都是有難度。

  但是如果跑到海外領地的話,只要自己努力,順便敢承擔一小小的風險,那麼吃飽飯是沒有問題的,甚至這些免費獲取的土地還能傳給子孫。

  多少在本土一貧如洗的人,一咬牙選擇了移民後,在海外領地過其了有土地有房屋有老婆的生活啊。

  從一無所有到後家境殷實的自耕農。

  這種變化傳回本土,就是導致更多的人選擇移民了。

  雖然說華夏人有鄉土情結,但是情懷這些東西在吃飽飯面前屁都不是。

  而且華夏人的鄉土情結,其實都是文人,官員士紳這些群體的事,和普通老百姓沒啥關係。

  只要能吃飽飯,很多貧民是不介意去美洲還是去非洲的。

  當然了,他們膽子都小,生怕跑過去了人生地不熟或者被人騙了之類的。

  這個時候,移民屯墾司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統一組織運輸,統一安置。

  有官府在,就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

  要不然,這些年也不會有數百萬移民海外,同樣也有大幾百萬人從人多地少的地方遷移到人少地多的邊疆未開發地區。

  這加起來,人口遷移的數量已經是差不多達到一千五百多萬了。

  諸多政策加起來,導致大乾在海外的移民人口數量迅速增加,這又是倒過來增強了大乾海外領地的掌控能力。

  依託這些移民,就有糧食,有民兵。

  就了這兩樣,基本上就能夠擴展海外領地的實際控制區,然後用以接納更多的移民了。

  基本上,大乾在海外領地的發展模式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北美洲那邊發展的要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