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012章 大學之大

 金陵考場錄取了大約一千二百人,而直隸四道以及六省考場,一共錄取了三千四百人,而隨著人數錄取的越來越多,楚行也是隨後跟進了一項政策,那就是新科進士以及博士的分配品級也是持續降低。 

 同時在今年的鄉試舉行之際,楚行再一次頒發了政策,這一項政策的核心就是:明年,也就是崇禎十二年,大乾範圍內各省都必須同時開設會試考場,到時候各省,各道都開設考場,各省學子可自行前往各考場參加科舉。 

 同時也是規定,各省考場所錄取的士子,同樣分一甲,二甲,三甲並分別授官。 

 而重點其實就是在後面的授官這一項上! 

 新政策規定,明年所錄取的新進士,博士,三甲授正九品,二甲授從八品,一甲授予正八品,這又比前幾年再一次降低了新科進士的授官品級。 

 而各地直接招錄的舉人學子,授從九品。 

 沒辦法,隨著時間的過去,大乾官場上的空缺位置也是逐步得到了補充,中高層的空位置基本上

就沒有了,同時楚行也是想著要徹底完成公務員制度的改革,因此新科進士的品級越來越低也是必然的。 

 而目前大乾官制裡,一般從九品以及正九品,就是基層的書吏,科員什麼的,以往這種品級的人都是地方上直接招收,管理的不怎麼嚴格,但是以後肯定是不能這樣的,按照現有的規劃,以後想要當公務員,哪怕是最低等的從九品,舉人也是必須的。 

 這一系列的科舉改革,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因為這些年科舉幾乎是每年都在變,很多人都是能夠猜得到,高層是正在逐步的推進科舉的改革,沒有達到最終目標,科舉的改革估計是不可能停下的。 

 更何況改革之後的讀書人當官的機會也就更大了,雖然說不可能和以前一樣,考中進士立馬就是六品,七品的中層官員,而是隻有九品,八品這樣的品級,但是有品級總比沒有好啊! 

 前明那會,一年會試才錄取多少人啊,不過兩三百人而已。 

 但是現在大乾王朝一年錄取多少人啊?幾千人起步! 

 這可是把新科官員的數量擴大了十倍呢,這也就意味著,有十倍以上的讀書人納入了大乾王朝的統治階層裡,讓大乾王朝的統治階層變的更加穩固起來。 

 防範讀書人造反,最好的辦法不是日夜盯防,而是把他變成自己人! 

 科舉制度正在進行改革,相對應,教育制度也是正在進行改革,隨著數年前開辦的各所師範學校逐步成型,師範畢業生大批湧現之後,大乾王朝才是第一次迎來了中高等教育的擴張浪潮! 

 僅僅是崇禎十一年,就有兩所大學掛牌成立,新成立的兩所大學,一為廣州大學,二為天津大學,一南一北,算得上是對南方以及北方的高等教育體系進行補充,如果在加上宣平九年成立的武昌大學,上海大學,那麼目前大乾上下,已經是有了六所大規模的綜合大學! 

 至於皇家理工學院,這個不算普通大學,不列入其中。 

 除了六所綜合大學外,大乾還擁有一共二十多家的師範學校,基本上是每一個省、道都有一所師範學校,而規模大小,師資力量,則是看各省的人口以及經濟情況等,所以這些師範學校的實力有弱小的,學生不過百餘人,如貴陽師範,但是也有規模大到足以和綜合大學比肩,甚至連學制也是向綜合大學靠攏的師範學校,比如江南師範。 

 江南師範,坐落於文人彙集之地的蘇州,而江南道可是文風昌盛的地方,當然了,還有更加關鍵的是,江南道有錢! 

 其校區建築以及設備等各項硬件設施可是不比金陵大學差,就是師資差了點,沒辦法,這玩意錢沒什麼用,那些高等人才能夠去大學任教,可不會去師範學校任教。 

 不過即便如此,江南師範也是實力強悍,在校學生超過一千三百多人。 

 除了這些大學以及師範外,官辦的教育體系裡,還有一種是比較特殊的,那就是預科學校,這種預科學校在當代而言,其實也算得上是高等教育了。 

 因為預科學校嘛,很簡單,就是為了那些準備上大學的人準備的,但凡是能夠考上預科學校的人,是絕對不會去報考師範學校的。 

 這從預科學校的數量,比師範學校還少其實就可以看的出來,目前的大乾全國範圍內,預科學校一共也就十二所,比二十多所師範學校少多了。 

 師範以及預科學校之下,則是普通中學,大多都是州府官辦,這個數量就多了,因為當初籌辦的時候,每一個府、省直隸州都需要辦一所,而且是直接把府學/州學直接改建為中學,這些中學數量繁多,質量也是摻差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