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三本書 作品

第二百八十五章 “數學神童”

其實,陶哲軒所說的這些在他自己看來,的確算不上什麼客套話。

因為近兩年的國際數學界的確如他剛剛所說的那般,不管是華國國內,還是美國,亦或者是歐洲,到處都在流傳著趙賢才的名字。

而且相比於他那“數學神童”的誇張升學速度,趙賢才的童年雖然平平無奇,但他僅僅花了三四年就從一名華國普通高中的高一學生,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百萬年薪聘請的正教授。

這經歷,可比他傳奇多了。

還有一點便是在趙賢才之前解決埃爾德什等差數列猜想前幾個月的時候,陶哲軒也解決了一個關於埃爾德什所提出的猜想。

在2015年9月17號的時候,陶哲軒宣佈他證明了保羅·埃爾德什在1932年提出的埃爾德什差異問題存在,這也是一個困擾學術界80多年的問題。

所謂埃爾德什差異問題,是圍繞著只包含1和-1的無窮數列性質進行探討的,這類數列中的模型能夠通過創建有限子序列進行測度。

用英國數學家恩里科·斯卡拉斯的通俗解釋來說,就是假如你有一個由1和-1組成的數列和常數c,你要尋找到一個足夠長的有限數列,使這一數列的總和大於常數c。

這個問題的答桉對於有些數列來說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在只有1的數列中,把各項加起來一定能得到任意大的數,自然就能使得這一數列的總和大於常數c。

而對於(-1,1,-1,1,-1,1,...)這樣的無限數列來說,想要找到一個各項之和大於2,且間隔固定的子數列,只需要取第二位和第四位就行;想要找到各項之和大於4的子數列,取第二位、第四位、第六位、第八位就行。

所以無論多大的數,在這個數列中都能找到加起來等於這個數的子數列,自然就能找到大於常數c的子數列。

不過埃爾德什的猜想卻是說,無論這些正負1怎麼排,“都能找到一個足夠長但有限的子數列,使該子數列的總和大於常數c”這個結論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