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頒印





蘇喆笑道:“舅公,鹽場可沒出力呀,我們原是白拿,煮鹽的人也是姥弄來的,姥眼下還要用鹽與山外換口糧,咱們不好多要吧?”




這兩個老東西!梧州拿鹽、錢換糧,祝縣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他們不是不知道,每月的集市可還沒停,梧州境內的消息也沒斷。倆人看著祝纓打仗把家打窮了,才沒有鬧著跟一把。不幫忙就算了——雖然也完全不想讓他們來拖後腿——竟還有佔便宜的心思。




趙蘇撇撇嘴,十分遺憾路丹青好好一個年輕姑娘,竟有這樣一個爹!金羽看著也挺好,不像是個不講情義的人吶!




路丹青也叫了一聲:“阿爸!”




在座的,唯這二人年紀最大,輩份也高,被小輩這麼一說臉上開始掛不住了:“我們只一說,你們這是要幹嘛?阿妹還沒說話呢!”他們倆也隨著自己的妹妹管祝纓叫妹了。




蘇鳴鸞與郎錕鋙又勸解。




祝纓道:“大家說的都有道理。兩位老兄若有需要呢,多分一些也不是不可以。剛才小妹說的,兩位也都聽到了,我也需得一些東西去換糧。這樣,這鹽場,想要多分一些鹽呢,你們也拿一些旁的東西來換——不白要你們的。譬如銅礦,譬如硃砂,咱們也與鹽場一樣,一同經營,一同分,如何?”




兩人都猶豫了。




祝纓微笑道:“你們再好好想想,不答應也沒關係。鹽,我還照現在的份分給你們。要答應了,咱們再重新商量各樣東西怎麼分。”




兩人這才緩了顏色。




祝纓笑道:“你們一路辛苦了,先到客館休息,晚上咱們吃酒。大郎那裡正在鑄印,過兩天咱們就把名份定下來,印發到各位手裡。”




“好!”




————————




又過數日,山上山下漸漸從“凱旋”中平靜下來,緊接著便迎來了一場簡單而不失隆重的“冊封”禮。




地點就在山城之內,搭起一座高臺,祝纓先登臺拜天祭地,一口大大的銅爐裡燒著極旺的炭火。一篇趙蘇起草的祭文,寫了祝纓這是為了“守土安民”,細數了她的功績,通知一下,此方天地現在有做主的人了。




祝纓是號稱“節度使”。




她自己領了個印,然後請張仙姑坐下,親自捧了另一枚印給張仙姑。張仙姑人還是懵的,這個禮節她完全不懂。哪怕是在京城,她也沒見過這個。不過,閨女的場子她是一定要幫忙撐的,也笑著接過了印,然後由身邊的蔣寡婦給她捧著。




接著,祝纓就公佈了擬定的名單。由於在朝廷的賬上,她還是梧州刺史,所以趙蘇、祝煉等雖然是刺史,趙蘇還暫管梧州,她都沒有給二人梧州刺史的名號,而是另給兩州,但是讓趙蘇暫協管梧州。其餘項安、項樂等人也各有職司,項樂得到了司馬之職,正式做了趙蘇的副手。蔣婉、王九、項漁等人也都有了縣令的名目。原五縣的縣令,又各多了一枚圓印與一紙教令。




給祝青君升做了將軍,蘇喆等人暫領的校尉,其餘將士各有名號。




登時,山上山上,一片歡呼!




禮畢,府中又開宴,祝纓召集了所有新“授官”之人,道:“待西征大勝,想要朝廷敕封的,到時候我會一併安排。”




眾人又是一陣表白。




這一日,賓主盡歡。




自次日起,蔣婉等人便要赴任,陸續辭行。蘇喆也與蘇鳴鸞先回家休整,只等祝纓再次徵召。林風的大哥卻拉著妹夫郎錕鋙一直留到最後,只等著祝纓與江政交涉的結果。




祝纓也不著急,江政估計不會擅自作主,哪怕快馬通報一下朝廷,再快也得半個月才能給她迴音。




她所料不差,江政一聽“頭人分家”的事兒就不打算插手。長子承襲,這是天經地義的,這個次子,一看也是衣食無憂的,他更明白,祝纓是大理寺出身,這樣分家的,如果顯失公平,她不會不管。




上報朝廷,只是為了免責。




政事堂也很快有了意見——不管。




如果朝廷沒有別的事兒,則這是一個插手的好機會,但朝廷現在騰不出手來。梧州,名義上已經是羈縻了,還有個難纏的人坐鎮,不好弄。待朝廷緩過來,沒理由也能生造出理由來,不在乎這一個鬧分家的次子。




江政接到回覆,行文一封給梧州:你們有個人在我這兒,來接人吧。朝廷可沒有壞心眼兒啊!




祝纓拿到了江政的文書,派了祝文領這個差事,林風也想去,祝纓沒有同意:“人接了回來,到我這兒來住,你們兄弟分開,免得再爭。”




林風的大哥當地又是一跪:“姥,這是我的兄弟,就算要分家,他也得先回家,火塘前再祭一祭阿爸。他妻子也不在了,一些家裡的事兒,得回家講。在外面說,不好。”




祝纓看了一眼林風,林風突然聰明瞭起來:“我也跟著回去。”




祝纓認真地看著他,說:“祝文與你們同去,單你們,他未必願意回來。你們要把他好好地帶回來。”




林風背上生寒,道:“是。”他有點莫名其妙地,不明白祝纓為什麼這麼鄭重。




很快,他就知道了。




五日後,下山又回來的林風鐵青著一張臉,牽著一個八、九歲的女孩兒回到了府裡:“姥!二哥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