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八百六十二、緩兵之計

    十月初六,楊洪昭集結新軍四個營,用兩千條新步槍按新軍訓練的四個營,命名為雷火軍。

    楊洪昭身為新加的遼東、遼西北面招討使,有權力組建新軍。

    於是,到十月十二,惠州城外,旌旗招展,鼓聲震天,大軍軍容整齊,列陣陰水北岸。

    前方新軍四個營,兩個炮兵營地,兩個步兵營地。右側則是新組建的雷火軍四個營,按照新軍訓練方式,用皇太孫送來的步槍,加緊訓練六個月訓練出來的軍隊,大多數是遼東一帶百姓中招募。

    後方是嶺捷軍左廂二十個營,共計一萬人,十營主力騎兵,輔兵十營。

    最後則是從各州縣抽調廂兵精銳步兵十個營。

    大軍總四十八營,兩萬四千人,是此時遼東、遼西兩路能調集的精兵已經基本全調過來了。

    楊洪昭親自披掛,率領大軍。

    城外,他對剛從東面趕來的固立川和謝臨江道:“老夫此去,中興府及惠州就全靠兩位了。”

    滄桑許多的謝臨江連忙拱手:“大人儘管放心,下官定不辱使命。”

    楊洪昭看著兩位年輕後輩交代:“我等共為皇上、皇太孫謀天下事,當勠力同心,不懷私怨,老夫與固將軍還算同為戰友,打過一些仗,但對謝大人知之甚少。

    不過若皇太孫如此信任大人,老夫也便信,希望兩位能守好惠州,中興府。”

    楊洪昭心裡卻是有擔心,兩人一文一武,按以往的經驗,怕他們互相猜忌掣肘,所以才會警告。

    在兩人連連保證之後,他才率領大軍出惠州北河谷北上。

    .......

    此次北上軍容嚴整,同時將戰鬥力最強的新軍四個營佈置在前,中間是嶺捷軍騎兵精銳,最後是廂軍步兵和雷火軍四個營。

    蒙古人的作戰方式應該和遼軍差不多,輕騎齊射襲擾,散而復聚,進擊則退,退則追擊。

    而且遼人尚有眾多步兵,而根據情報,蒙古大軍幾乎人人有馬,這樣一來可能會比遼軍更難纏。

    但對付這樣的戰法,新軍是有豐富經驗的,馬再快,快不過子彈,弓再遠,遠不過火槍。

    所以“品”字陣的火槍兵能剋制這種戰法,加上敵人有馬,不像步兵緩慢,隨時可能襲擊大軍首尾,所以楊洪昭將八營步槍兵分開,分別放在大軍首尾,防範蒙軍。

    將最精銳的騎兵放在中間,能及時抵禦蒙軍突襲,而且支援兩頭。

    雖說此次北上不是為與蒙古人打仗,可防人之心不可無。

    ......

    十月十五,四十八營大軍渡過遼河,順河谷北上,到達上京城東南三四十里外的敖包地區,在河邊的草地上紮營,不在北上。

    此時,大軍周邊已經有許多蒙軍留下的痕跡,路邊的屍體,大路邊村落被燒後的殘垣斷壁,蒙古人在大道小道上的小隊斥候。

    蒙軍顯然知道景國大軍的到來。

    不過楊洪昭沒有幹別的,而是下令三軍開始演訓。

    只要是新軍炮兵對著河谷對岸山谷開火,巨響迴盪河谷之間,數里外山崩石裂,轟得河谷一側土崩瓦解。

    而此地距離上京只有三十多里,這麼大的動靜蒙古人肯定知道,他們在周邊還有許多斥候。

    這樣的火力展示持續幾天之後,到十月十八,楊洪昭率領大軍順著上京東南河谷西側草原北上,路上沒有絲毫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