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百八十、契丹人

    對於蕭鴻祁來說,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好,就這麼簡單明瞭,不用拿什麼家國大義,拿什麼天花亂墜的東西來跟他說。

    其實這種思想,以前一直都是中原的主流思想。

    特別是春秋戰國,到秦、漢、隋、唐這段時間都特別明顯,名將,義士,謀主等等有才知士(士有文士、武士、死士等等,不只是指讀書人)另尋他主,擇明主而投是非常常見的。

    前面的春秋戰國、漢朝、三國這些人盡皆知的不說,唐朝最頂尖的幾個武將,蘇定方,李靖之類的,都是從敵對陣營投靠過來的,依舊能得重用,沒什麼道德包袱。

    但在宋朝之後,這種行為就要揹負非常大的道德壓力,中華民族彷彿瞬間就被一支無形的大手死死捏住,比如得不到重用投西夏的夏國國相張元,遼國的著名漢臣韓德讓等等,都是被後世罵成狗的。你怎麼能不忠於皇帝,忠於大宋呢?

    特別是《水滸傳》中的宋江,對這種難以理解甚至扭曲到令人窒息的“忠義”價值觀描寫非常傳神,也委婉諷刺又暗含無奈。

    所以說如果《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中最有文化底蘊的一本,那《水滸傳》絕對是最值得深思,細細品讀的一本。

    都沒人想過,他們為什麼要忠於大宋?又為什麼不忠於大宋,要投別國?反正就是“忠義”當頭,不是正義,不是大義,你忠就對了。

    韓德讓從父輩起就受遼國皇帝榮寵,到他更是加南北樞密使,領宿衛,皇帝死後年輕的皇后以身相許,託付他輔佐小可汗,這種待遇還對不起遼國,要對得起大宋,那就是忠義嗎?

    張元指揮西夏在三次戰役中大敗宋軍,殺數萬宋軍將士,被拜為國相,所以被罵賣國賊千餘年,可他投夏國之前呢?

    他再三反對不能用狗屁不通的書生為將,要重用武人,可皇帝任人唯親,文官集團集體打壓,他悲憤之下投到夏國,接連大敗書生帶領的宋軍,然後寫下嘲諷的詩,這也怪他?

    若是在宋之前,這樣的事完全不奇怪,良禽擇木而棲,再正常不過,三國謀士大多都是再三跳槽,曹操核心謀士集團大多從袁紹那投奔的,厲害將領,張遼,張郃,文聘等大多樹從各處投來,而孫權劉備手下也有很多到處跳槽來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