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百八十、契丹人

    兩人領命後,開始去點人了,李星洲拍了拍蕭鴻祁的肩膀,“這次就靠你了。”

    “王爺放心,絕不會出錯,我記得清清楚楚!”蕭鴻祁眼神堅毅的說。李星洲點頭,慢慢也明白過來,契丹人和中原人的觀念是不同的。

    契丹人是沒有中原那麼重的“忠義”思想的。

    他們尊重強者,偏向對他們好的人,對待愛恨情仇上也沒有那麼多束縛,敢愛敢恨。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蕭太后,當初遼國景宗皇帝死後,留下遺詔讓他年輕漂亮的蕭皇后(大約二十六歲左右)主政。

    蕭皇后喜歡漢臣韓德讓,遼景宗在時,韓德讓也是遼景宗心腹,加南院樞密使、政事令、兼樞密使(北院)、總領宿衛(宿衛就是遼國戍衛京師的精銳部隊,又稱御帳親軍,皇衛,遼軍精銳中的精銳),可以說榮寵無限,幾乎位極人臣。

    韓德讓對遼景宗也是盡心盡力,他死後也全力輔佐他的兒子和皇后,力主改革,使大遼國煥然一新,沒有辜負遼景宗對他的厚待。

    可有一事,遼景宗英年早逝後,蕭太后和韓德讓出入同車,接見使臣同席也不避諱,絲毫不遮掩兩人關係,蕭太后甚至為了獨佔韓德讓的愛,悄悄派人毒殺了韓德讓的正妻。

    蕭太后這個女人,非常能體現契丹人的性格。在遼人看來也覺得沒什麼,一個寡婦死了丈夫再找一個很正常。而蕭太后的政治手腕,韓德讓的才略,也讓遼國進入巔峰輝煌時期。

    當時北宋朝一聽說這消息,覺得簡直是穢亂宮廷,遼國肯定要大亂,遼國要亡!

    於是覺得機會來了,發動規模空前的伐遼戰爭,各路大軍出兵接近二十萬,結果總決戰階段蕭太后親征,大敗宋軍於岐溝關,大名鼎鼎的楊業,被後人傳頌的楊老太公,被說書人改編成楊家將的原型,就是在這一戰中死的。

    這一戰直接決定遼國成為東亞霸主,宋,西夏,高麗等眾多周邊國家臣服,再無能與之爭鋒的國家。之後為報復宋朝北伐,蕭太后一生前前後後還五次南侵北宋,各有勝負。

    瀟太后這個人是最能體現契丹人敢愛敢恨,快意恩仇的性格的。

    也正是因此,李星洲也理解蕭鴻祁為什麼在這時候義無反顧的站出來幫他。

    說白了,在蕭鴻祁最落魄差點餓死在開元的時候是自己救了他,還和他做生意,他從遼國戰亂中死裡逃生流落到景國的時候是自己收留他,還賜予他衣食,給予他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