糰子來襲 作品

第164章 第 164 章

 永平十八年冬末, 俞寶兒正式上了皇家玉蝶,其母為其取名為煜。


 同年春,年僅七歲半的齊煜登基,改年號為永興, 武安侯謝徵為攝政王, 輔佐朝政。


 雲麾將軍樊長玉、平西大將軍唐培義等人平逆有功,再各升一級。雲麾將軍樊長玉拜懷化大將軍, 加封一品護國夫人;唐培義加封宣國伯, 賀修筠封劍南節度使, 鄭文常封上府折衝都尉。


 年夜逼宮的李、魏兩黨也正式被問罪。


 只是李太傅乃天下大儒, 聲望極高,其門生遍佈朝野, 對於李太傅死在逼宮當夜,不少仕子都義憤填膺, 認為李家定是蒙受了什麼不白之冤。公然做詩詞文章暗諷謝徵, 言他扶持幼帝上位, 不過是要做第二個魏嚴, 李家憂國為民, 得此下場,慘矣!更是高呼,大胤朝來日無望哉!


 這些聲音傳到謝徵耳中,他倒是不為所動,只讓戶部將抄了李、魏二府後, 清點了兩月之餘才清點完畢的的李家家產在早朝上盡數報出。


 自詡清流的李家, 抄家卻抄出了白銀三百萬兩之巨, 此外還有金器四千餘件, 玉器一千餘件, 古董字畫兩千餘件,綾羅綢緞三萬餘匹,名下鋪子、莊子一千多處,私田百萬餘畝,竟比魏府抄出來的還多。


 這個數字一出來,滿朝皆驚,李太傅名下那些門生,再不敢多言一句,在早朝上是羞得面紅耳赤,只恨沒個地方鑽進去。


 民間倒是還有些許質疑的聲音,可這筆銀子,是實打實地充進了國庫的,大胤國庫在收復錦州、遼東十二郡以及平崇州之亂中消耗巨大,本已空虛,有了這筆銀子,到了又有了週轉的餘地。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民間減免三年賦稅,同時還在懷化大將軍樊長玉的諫言下,重修《大胤律》,加了家中子女皆可繼承家產,孤女可自立門戶等諸多條例。


 審魏嚴時,還審出了一樁千古奇罪,當年的錦州之失,並非常山將軍孟叔遠運糧之過,而是十六皇子身陷羅城,老皇帝昏聵,派孟叔遠前去羅城救人,將運糧重之責交與了崇州長信王,崇州卻沒發兵,眼睜睜看著錦州失陷。後異族南下,長信王帶兵截住了異族,朝廷不敢在此時問罪長信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便將錦州之禍全盤推給了孟叔遠。


 這個真相,八分真,兩分瞞。


 沒將魏嚴牽扯進去,是因為當年的錦州一案,他也是老皇帝要逼死在局中的人,牽扯進去了,他突然回京的緣由,終是繞不過淑妃。對於這樣一個被時局裹挾的無辜女子,魏嚴至死不願讓她在史書上留下任何汙名,樊長玉和謝徵也終也沒讓她在這段歷史上留痕。畢竟,錦州之案的元兇,說到底還是老皇帝和長信王。


 但魏嚴這些年為了固權所犯下的罪孽,同樣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被判了秋後斬決。


 老將軍蒙冤十八載,終得平反,幼帝念老將軍忠義,悲老將軍之冤屈,追封老將軍為忠國公,配享太廟。


 世人多是唏噓,又為罵了孟老將軍十餘載而愧疚不已,據聞大告天下當日,不少人為孟老將軍哀哭,自發進香祭奠。


 百姓們也是在此後才得知,懷化大將軍樊長玉,竟是孟老將軍的外孫女,她提著把殺豬刀參軍,一步步成為巾幗將才為祖父平反的事蹟,更是從軍營傳到了民間,被頌為一段佳話。


 民間的酒樓茶舍裡,不論何時走進去,總能聽見說書先生一拍醒木,吊著嗓子喝道:“且說那臨安樊氏女,爹孃死於非命,幼妹被劫,夫郎又被徵了軍,苦也,慘也,然她手提一柄殺豬刀,蕩匪寇,斬斥侯,殺敵將……”


 醒木拍得啪啪作響,說書先生情緒高漲,底下聽書的賓客亦是聚精會神,神情緊張,恍若身臨其境。


 這波熱潮還沒過去,京中又發生了一件大事,以武封侯的謝氏獨子、如今權傾朝野的攝政王,向幼帝討了一張賜婚的聖旨,要娶懷化大將軍樊長玉。


 攝政王若是娶旁的二嫁女子,百姓們少不得還得議論一番,但他求娶的乃是懷化大將軍,百姓們紛紛稱讚此乃天造地設的一對。


 就連京都貴女們,都用帕子抹著眼淚說,唯有嫁攝政王的是懷化大將軍,她們才甘心。


 這是英雄配英雄,雖然也都是“美人”。


 當然,不知又有哪兒的好事者傳出,說當初攝政王平叛完回京受封時,在遊行的大街上於扔向他的萬千絹帕中,準確無誤地抓住了懷化大將軍的髮帶,面不改色地就揣自己懷裡了,請聖旨賜婚這事應當是早有預謀了。


 但滿朝皆知,懷化大將軍是有過夫婿的。


 當初齊昇在位時,大將軍甚至在金鑾殿上親口承認,她就是在尋夫路上意外從的軍。甚至還有從燕、薊、崇三州退下來的兵卒拍著胸脯保證,說這一切都是真的,當初他們被困一線峽時,懷化大將軍隨薊州援軍一道殺上山來尋夫。


 一時間從朝堂到民間,關於謝、樊二人婚事的熱議,一下子達到了頂點。


 都說懷化大將軍對先夫情深義重,攝政王這個後來人,怕是比不過前人。


 不過世間男子都可三妻四妾,懷化大將軍這等女中丈夫,死了糟糠夫,再得攝政王這等如意郎君,那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自然也有男子替樊長玉那“早死”的“糟糠夫”唏噓,說他要是還活著,如今也得享盡榮華富貴了,但他既然死的早,就說明是他自己福薄,受不住這滔天的富貴和福氣。


 只是大家仍不約而同地認為,在懷化大將軍心中,那“糟糠夫”的分量,仍是比攝政王重的,人家畢竟是患難夫妻。


 若是那糟糠夫還在,懷化大將軍哪還會同意嫁攝政王!


 被天下仕子作詩詞譏諷說冤枉了李家都沒動怒的謝徵,在聽到民間這些傳聞時,一張臉沉得滴水,謝十一在謝五謝七點撥後,極有眼力勁兒開始在民間宣揚自家王爺就是大將軍的“糟糠夫”一事。


 這消息傳出去後,無疑又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然很快便有人發現了是謝府的侍衛每天去巷子裡找乞丐發銀子,讓他們宣揚此事,大家的心境一下子變得極為微妙,然後統一得出了一個答案:攝政王當真是愛慘了懷化大將軍,竟然連個糟糠贅婿的名頭都要上趕著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