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一百六十九章 招賢令

    這種情況除非所有人都瘋了,聯合起來對抗朝廷,否則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那如果有官紳下田換上田,上田換下田呢?”藺相如問道。

    天下攘攘為利往,不要高看了這個時代人們的節操,連平原君趙勝都偷稅漏稅,可想而知其他官員是什麼樣子。

    肯定會有官紳將自己的上田報成下田,以此來減少賦稅。同時為了防止被上面發現,將別人的下田報成上田,總量不變,畝產不變,國家根本發現不了。

    “易地做官,地方官員禁制在本地做官,禁制在所任轄區內買地。相鄰的鄉縣互相監督。”趙括想到古代的易地做官制度,開口說道。

    “如此可行。”藺相如點了點頭。

    這個辦法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偷換稅的問題,但是已經可以極大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了。

    這就已經很好了,藺相如並不指望完全解決,這不現實,畢竟趙國的徵稅能力在那裡限制著。

    “如此一來,就要派人重新丈量全國的土地,並且編戶齊民了。”田單說道。

    “重新丈量土地,編戶齊民是必須的。之前戰亂導致很多百姓流離失所,現在國家穩定,必須將這些百姓重新編訂在冊,包括之前隱匿的人口和最近增加的河間郡、濟西郡、鄴郡、陶郡的人口都要統計在內。”趙括說道。

    陶邑被打下來之後,趙括和歷史上秦國一樣,在那裡設立了陶郡,不過只有三座城池。

    “這件事就交給都平君和魏卿負責吧。”趙括對田單和魏齊說道。

    兩人一個做過齊國、趙國相國,一個做過魏國相國,對這種事並不陌生。

    中原各國為了更好的徵發賦稅和勞役,同時也是為了更方便管理,早就編戶齊民,實施了“戶籍相伍”制度,就是每五戶編為一伍,互相做保。

    這個制度最早在三晉實施,秦國在秦獻公十年也實行這個制度,後來商鞅比較狠,為了百姓逃跑,在這上面加了一個連坐制,也就是“什伍連坐法。”

    一人有罪,全什昇天。

    “諾。”田單、魏齊拱手說道。

    “大王,我趙國最近幾年戰爭不斷,國困民飢,百姓面有菜色,臣建議減免一定的租稅。”藺相如拱手說道。

    “那今年就徵收半稅吧。”趙括點了點頭。

    虞信嘆了一口氣,夏糧本就不多的租稅,如今直接少了一半,甚至有的地方租稅都不夠路上損耗的,只能留在當地等著秋糧一起送過來了。

    “還有其他事情嗎?”趙括左右看了看,隨口問道。

    “大王,該發佈招賢令了。”魏齊緩緩起身,走到大殿中央,俯下身子,鄭重地說道。

    早在幾個月前,趙括便曾說過發佈招賢令,被魏齊所阻,認為時機未到。

    如今趙括攜大勝歸來,威震天下,已經到了發佈招賢令的最好時機。

    “請大王下令。”虞信,藺相如等人站了起來,異口同聲的說道。

    趙王括元年五月初,趙王括向天下發布招賢令。

    廣納賢才,不問出身,唯才是舉。

    自秦孝公、燕昭王之後,第三卷招賢令問世!

    趙括直接派出趙飛騎張貼告示,趙國範圍之內,所有地方都要張貼,趙國範圍之外,每個大城張貼十張,每個小城也要張貼三張。

    

    短短半個月時間,將招賢令散佈到天下各個角落。

    伴隨著招賢令一起震驚天下的,是用來書寫招賢令的紙張。

    所有有識之士都看出來紙張是一種比竹簡更加先進,更加適合的文字載體,書寫方便,容易攜帶。

    不管是對招賢令感興趣的,還是對紙感興趣的,紛紛收拾行囊趕往趙國。

    趙括還在全國各地設立招賢館,只要識字,便可以要求館中的小吏送他們來邯鄲,並且一路上的開支全部由趙國承擔。

    不識字也沒關係,只要證明有一技之長也可以享受這個待遇。

    ……

    魏國,大梁城東,三間茅草屋立於田中,一位老農在田間賣力的耕著地,汗水從臉頰滑落。

    “這趙國發明的犁還真好用,耕地速度比以前快多了。”老農回頭看了一眼翻新的土地,幾乎望不到頭。

    若是以前,這麼多地需要兩個人耕一天,現在他一個人半天就耕完了,而且耕的更深。

    “父親,父親。”

    這時,一名青年男子大喊著朝田中衝來。手裡不知抓著什麼,一隻腳穿著草鞋,一隻腳赤著。

    “慌慌張張成何體統?平時教給你的禮儀都丟腦後了嗎?”老農看到兒子現在的樣子,頓時氣不打一處來,舉起手裡的鞭子就要朝著兒子背上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