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一百六十九章 招賢令

    趙括又想到唐朝的兩稅法,還有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以及最後清朝的“攤丁入畝。”

    這些制度和趙國現在的制度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舍人而稅地,”整體上一步一步完善。

    但是這些制度卻不適合在趙國使用。

    比如攤丁入畝,將丁稅平攤入田稅之中,國家設置固定額度,統一徵收地丁銀。

    但是趙國農田分為上田、中田、下田,上田能夠一年兩熟,而下田一年一熟還要輪休,畝產相差好幾倍,如果平攤,那些種下田的就沒法活了。

    又不可能給所有人平分上田、中田和下田。

    而且攤丁入畝時間長了之後,所有的上田就都會集中到貴族官紳手中,而普通百姓手中只剩下下田,甚至無田。

    滿清的制度只是為了保證自己能夠收到足額的賦稅,其他的完全不管。

    趙括卻不可能這麼做。

    而且趙國還有一種清朝沒有的特產:遊俠。

    本來有口賦,有農稅,這些傢伙都不種地,天天到處行俠仗義。

    若是取消了口賦,分攤到農稅之中,遊俠一身輕,那還得了?大街上不全是劉邦這樣整天無所事事的遊俠?

    哪個君主受得了?

    趙括不會像商鞅一樣將百姓牢牢綁在土地上,動彈不得,更不可能擴大遊俠的數量,來影響國家的統治。

    “本王突然想到我趙國的稅制。一直以來,我趙國的稅制都是按地收稅,但是這種制度的弊端大家都清楚,而秦國的稅制相較於我國的稅制顯然更為先進……”趙括將商鞅的制度說了一遍。

    “大王打算改稅制?”所有人都放下筆凝重地看著趙括,這可是大事啊。

    農稅是國家最主要的財政來源,任何一個變動都會對國家造成巨大的影響,這個影響可能是帶來一個強盛的國家,也可能是讓一個國家迅速走向衰敗。

    任何一個國家改革都會慎重慎重再慎重,甚至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絕不改革。

    “原來衛鞅改稅制是這個原因。”

    魏齊恍然大悟,他一直覺得商鞅的稅制很傻,而且極其沒有人性,原來自己和商鞅還差著境界呢。

    商鞅的稅制從理論上來說是落後的,但是結合秦國的實際情況,商鞅的制度卻是最為先進的。

    秦國之所以這麼強大,商鞅功不可沒。

    “既然商鞅的制度好,那不如我們就改成商鞅的制度,至於弊端,那都是幾百年之後的事情了,以後再想辦法不就行了。”

    劇辛說道,他對變法改革並不反感,以前在燕國的時候,他也是輔左過燕昭王改革的。

    “但是商鞅的制度對地少和沒有地的流民以及其他從業者非常不利,不適用於我國。”虞信搖了搖頭。

    按照商鞅的制度,商人還有遊俠等人即便是沒有地,但是仍然要繳納農稅。

    除此之外,商人還要繳納商稅和承擔更重的勞役。

    這裡面很不合理,但是商鞅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所有人束縛在農田上,減少遊俠商人之類不事生產者的數量,同時鼓勵百姓獲得更多的土地去上陣殺敵。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生活在一片屋簷下,東方六國有很多商人和遊俠,秦國的商人和遊俠卻很少,實在是在秦國混不下去。

    然而趙國不一樣。

    趙國農業不發達,但是手工業和商業發達,國內的大商人比比皆是,卓家,郭家……

    商稅也是趙國的重要收入來源,如果和商鞅一樣重農抑商,趙國的半條命就沒了。

    趙國只能重農重商,一個都不能丟。

    “先等一等,還有其他幾種制度,大家都聽一下。”趙括拍了拍手掌,打斷眾人的談話。接著將唐朝的兩稅制、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和清朝的攤丁入畝講了一遍,然後問道:“大家覺得哪個制度適合我國?”

    “都不太適合。”藺相如皺著眉說道。

    這些制度理論上都很好,但是一旦實施下來就不是一回事了,而且不符合趙國的國情。

    “大王剛剛說的兩稅制,裡面有一項是根據上田、中田、下田徵收不同的賦稅,賦稅的額度有國家下發,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根據每年的產量徵收,或許我們可以試試這個。”虞信想了一下,覺得只有這個制度適合現在的趙國。

    “怎麼保證下面的官員不會多徵或是少徵?如果遇到災年怎麼辦?”魏齊反問道。

    “可以根據每個地區最近幾年的畝產和總產量,以及附近幾個地區的畝產和總產量,分析是否有官員謊報。除此之外,每隔五年重新統計一次上田、中田、下田的畝數,以此來計算對應的租稅,對於數值相差較大的地方進行徹查。同時將年景分為豐年、平年、災年,不同年景收取不同的租稅。”虞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