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問計

    料敵從寬雖然容易多做無用功,但好處也是實實在在的。

    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傷亡打下了江都,接下來楊遇安不論重新整飭江都內外,還是收編宇文兄弟來不及帶走的隋室遺產,都有更充分的時間以及底氣。

    甚至張仲堅隨後到達的糧船也不算白跑。

    江都儲備不少,但人口更多。

    後續要重建此地,招兵買馬,仍舊少不了江對岸丹陽的輸血。

    這估計要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

    ……

    跟李子通一樣,楊遇安佔下江都後,同樣面臨著百廢待興,千頭萬緒的局面。

    但不同於近乎束手無措的李子通,楊遇安麾下不但有大量糧草補給儲備,暫時不必擔心衣食住行的基礎問題;他留守府內更有一支足以短時間內穩住城中局勢的文官團隊。

    這些人以杜如晦和魏徵兩個謀士為首,下方既包括原本丹陽郡縣的各級官吏,也包括從瓊花盟中遴選出來的得力干將。

    他們跟江都上下沒有多少溝通障礙,很多人甚至常年打過交道。

    加上戰前留守府內對於如何接管江都就有了各種充足預桉,所以三日之後,江都城中局勢便迅速穩定下來。

    原本隋室遺留下來的官吏勳貴們得知楊遇安是京師那位皇帝冊封的江都留守之後,雖然心中不是完全沒有隔應,但到底也比李子通那個草臺班子更好接受一些,所以便半推半就默認了此事。

    楊遇安得知江都太守陳稜被李子通囚在死牢,第一時間到牢中探望,並當場釋放。

    陳稜也很識趣,見到楊遇安的留守符印後,當場下拜自稱下官。

    對比面斥李子通的態度,堪稱判若兩人。

    楊遇安記得前世江都事變後,此人不願追隨宇文化及北上,最終也是向關中李唐俯首稱臣,作為後者進軍江淮的第一塊試金石。

    足見此人對於官身十分在意,不願從賊。

    最難得的是,陳稜跟李子通和杜伏威等江淮義軍都有血仇,而眼下江淮除了各路義軍,也就數楊遇安這個江都留守實力最強。

    陳稜除了他,好像也沒有別的更好選擇。

    所以楊遇安大手一揮,當場宣佈對方官復原職,繼續鎮守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