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重回江都

    江面上,屬於瓊花盟,或者說江都留守府的六七十艘船順流而下,浩浩蕩蕩。

    江都留守府一共有四千主力戰兵,分作左右兩路。

    左路由尉遲恭與秦瓊率領,以騎兵為主,走陸路殺向江都城。

    右路則是由柴紹和程咬金率領的水師,在他們後方,還有張仲堅率領的後軍,負責督運糧草輜重。

    水陸併發,互相掩護策應,又藉助水路運輸的便利搬運輜重,算得上這個時代行軍打仗的常規套路。

    驍果諸將在江南駐守兩載有餘,早就熟悉當地水文地貌,知道如何行軍紮營最安全快捷。

    所以楊遇安作為最高決策者,一時端坐於柴紹的旗艦上,百無聊賴。

    實際上作為眾人的“明公”,他拍板作出決策後便理應安心待著府中,等候諸將的戰果。

    如此方才稱得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杜如晦等人也是這樣勸他的。

    但眼下此戰畢竟是他出山第一戰,不容有失,所以他想了想,還是決定跟過來看看。

    理由也很是冠冕堂皇,江都雖是一處各種意義上的寶庫,卻也是百廢待興的狀態,天下不知有多少雙眼睛往這裡盯著。

    若楊遇安不能這裡迅速站穩腳跟,那願意當漁夫或者黃雀的人不在少數。

    自己早一日去到江都,也好早一日開啟重建的工作。

    話雖如此,但大軍開拔之後,楊遇安卻發現自己除了老老實實坐鎮旗艦穩定人心之外,是真的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幹。

    一來,麾下五將全都經驗十足,精明強幹,小事無需他操心,大事也早就有了決議。

    二來,不得不說他選擇出征的時機十分精準,此時李子通的義軍剛剛入城,內顧不暇,連江都城防都未來得及整頓,更別說城外的江防。

    於是這一路順流而下,船隊根本沒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抗,只走了小半天時間,江都的城牆便已經在望。

    尉遲恭甚至還有餘裕放慢一些行船速度以等待陸岸上的左軍跟上,保持並行進發的姿態。

    饒是如此,到了這日午後,楊遇安麾下水陸大軍還是準時到達了江都城郊。

    此時太陽剛剛西斜,船隊從江都西南方的江面飛速駛來,在斜陽、倒影、士氣等等因素的加持下,數十艘船愣是排出一種千帆競立的氣勢,守軍下意識生出無法抵抗的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