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社稷之道

    “唯獨第三重‘知時用物’,直到開府境也圓滿了,仍遲遲未能領悟。”

    “起初我以為自己修為境界不夠,直到今天方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我目光一直侷限於修行練功,反而忽略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世界。”

    “從時也好,據時也罷,歸根結底,對於凡人來說,最重要的,關乎生計的‘時’,不就是天時?”

    “為什麼要關注天時?因為天時影響農事耕作,是生死存亡的關鍵大事。”

    “武功再高,修為再深,不吃不喝一樣要餓死渴死,這是糧食對修行者的節制。”

    “雄兵百萬,兵甲精良,總歸要講求一個糧草先行,這是糧食對軍國大事的節制。”

    “故而範夫子才會說,天下之事,根本只在於食、貨而已。”

    “若不能知悉這個‘時’,我自然是領悟不到這最後一重境界!”

    楊遇安有種預感,等自己能夠迴歸現世之時,就算達不到下大將境,應該也差不遠了。

    關鍵是有了明確悟道方向,他心中不再迷茫,可以堅定前行。

    “說起來,範夫子的夫子,也就是計然夫子,走的是一道統御萬道的路子……這不就是對應後世中大將的境界?”

    大將三境,下大將悟道積累,中大將合眾道於一道。

    上大將則以大道返照自身,改造自身,為將來柱國證道打好基礎。

    按照這個標準,計然夫子教授徒弟“計然之道”時,已經到達中大將的境界。

    雖然楊遇安一直認為這位“師公”境界高深,但直到此時此刻,自己站在大將境的門檻上,才終於體會到對方境界到底有多高。

    “不,不一定是中大將境……”楊遇安想到計然夫子早在千年前就神隱於江湖,不知去向,“說不定他後來衝上柱國境,甚至證就尊聖之位,隱遁於天地之間?”.

    他不知尊聖級大能壽命幾何,是否長生不死。

    但想必跨越千年,應該還是不難。

    否則何談仙神?

    而一想到自己夢境所拜的師公如今很可能就在頭頂某處天外天俯視自己,他心中就有種頗為奇妙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