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億兩億六千萬

    然後還有教化方面的開支,這些教化裡開支最大的乃是教育開支,大楚帝國可是大規模設立了眾多的官辦小學的。

    大楚帝國沒興趣搞什麼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但是對初級教育的普及還是非常上心的,過去十多年來持續不斷的設立各種初等小學,高等小學。

    而這些官辦學校的創辦,全都是由官方出資的,不僅僅修建學校要花錢,而且這官辦學校裡的教師以及行政人員也都是吃財政飯的。

    雖然名義上,這些地方行政以及教師等人員的薪資,是由地方財政所負責的,但實際上很多地方的財政沒幾個錢,依靠自身的財政力量可負擔不起來大規模的普及化教育。

    甚至很多地方的財政輸入,連普通行政人員的薪資都無法負擔。

    而這些,都是需要上級財政來支持的。

    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每年都需要向各貧困地區撥款好幾千萬,用來維持當地的行政機構以及教育機構的運轉,並且修建防洪水利以及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

    這林林總總加起來,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雖然多,但是也架不住花錢的地方更多啊。

    這麼多年來,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連年增加,但實際上資金使用都是很緊張的。

    當然了,這也和大楚帝國君臣們自己作有關係……手裡有點錢就想著乾點啥!

    存錢什麼的,對於帝國來說不存在的,這沒搞出來財政赤字就很不錯。

    如此情況下,帝國想要弄出來一大筆錢搞什麼東北開發,難度不小。

    這錢挪出來了,就要從其他地方擠掉一部分花錢的項目。

    而涉及到資金使用分配這種事上,往往都是爭論非常大的,對此羅志學自然不會親自輕易下場,而是和往常一樣把東北開發的任務吩咐下去,讓那些參務大臣,協辦大臣們自行想辦法籌錢。

    這種得罪人,有損自己威望的事,羅志學從來都不會親自下場,而是會坐在龍椅上當裁判,當下頭的臣子們自己爭吵過後,討論出一個各方妥協的方案後才會拍板敲定下來。

    吵吵鬧鬧之間,大楚帝國的一票大臣最終還是達成了妥協,擬定在未來五年內,累計撥款一千二百萬楚元用於東北地區的開發。

    這一千二百萬楚元,包括移民費用、當地的各種基礎設施的修建費用、資源礦產開發,設立工廠補貼等等費用。

    除了移民以及基礎設施的費用需要直接掏現金外,其他部分用於工業領域的扶持資金,則是將會採取稅收返還的方式推動。

    這也是大楚帝國在扶持工商業裡很經常採用的一種方式,那就是各種工商業的資金補貼,並不是說直接給企業錢,而是通過稅收減免,返還的方式來進行。

    最為奠定的就是機制布的出口了!

    為了進一步提高大楚帝國的機制布在海外的競爭能力,爭取早一天把海外地區的土著紡織業幹掉,大楚帝國針對眾多地區的機制布出口,都是有著關稅返還政策的,說白了就是零出口稅。

    當然,這些出口稅返還,只侷限於在一些大楚帝國的機制布還沒有佔領,並擊垮當地土布行業的地區。

    而對於那些已經對帝國全面開放市場,或者沒有全面開放市場,但是他們自身沒有優勢紡織業的地區或國家,大楚帝國還是繼續收出口關稅的。

    還有更加典型的農具補貼,針對農機企業,早期是採取稅收減免的方式,而過了稅收減免期後,農機企業還可以通過申請稅收返還的方式繼續獲得補貼。

    而這些稅收減免以及稅收返還補貼,每一年都是相當龐大的數字。

    然而即便是這樣,大楚帝國的工商業所提供的稅收也是節節攀升,並早就已經超過了農業稅,成為了大楚帝國的主要稅收,其佔比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