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小君 作品

第兩百八十一章 宇宙(五)

    這個原理,可以通過我們在影院中看電影的情形來理解。

    電影的畫面其實是一幀幀靜止的畫面所組成,我們所看到的連續的電影畫面,其實是我們自己分別識所產生的錯覺,在電影播放時,兩幀畫面之間是有一個很小的時間間隔的,這個時間間隔大約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無法察覺到這種間隔,因此,電影畫面看起來就是生動而連續的。

    而電影播放的速度,正是對應於電影畫面幀的切換頻率,當切換頻率越快,電影播放的速度也越快,當切換頻率恆定,電影的播放速度也就恆定不變。

    由於我們每個人分別識生滅的速度都一樣,所以光速相對我們每個觀測者來說都是恆定不變的。

    這樣,從佛學的原理來看相對論的光速不變前提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我們繼續以這樣的思路來探究。

    很容易明白,所謂普朗克時間,就是分別識從生到滅的間隔,而普朗克空間,就是在這一個短暫的生滅中分別識所產生的虛幻的最小空間單位。

    而為什麼小於普朗克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對於科學來說是個禁區,從佛學理論則很容易解釋:虛擬的四維時空幻象本身就是建築在一個個連續不斷生滅的分別識之上,想要用虛擬時空中的要素去探索建築該時空的基元之間的縫隙,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是,想用一把鋼尺去測量鋼尺上兩個鐵原子間的距離,當然是不可能的。

    我們再看相對論中的第二個原理——相對性原理。

    對於相對論所闡釋的相對性原理,從佛學角度同樣可以很好的理解。在佛家看來,我們每個人眼中的現象世界,都是因無明分別念建構而成。

    因此,我們每一個觀測者就是一個獨立的系統,每個人所觀測到的一切現象,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觀測,也都有自己的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等量度,只不過大家的量度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相似的,所以,看起來現象世界似乎有著客觀的標準和量度。

    然而,本質上說,並沒有一個能夠獨立於觀察者之外的所謂客觀世界。如果有這樣的世界,必然會有統一的時間、空間等等相同的量度單位,然而相對論效應的證實已經否定了有一套客觀量度單位的說法。

    那麼,從佛學的角度,能否對相對論中的“鐘慢尺縮”等效應進行符合邏輯的解讀呢?

    要對“鐘慢尺縮”效應進行解讀,首先要對時間、空間的概念進行解析。

    我們生活在時間與空間之中,可是要對時間和空間來下個精確的定義,卻幾乎是不可能的。

    公元前二世紀的《淮南子》一書曾對時空作了一個不是定義的定義:“上下四方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宇,即是上下四方的空間;宙,即是過去未來的時間。

    每個思維正常的人當然明白什麼是上下四方,什麼是古往今來,但是,這只是時空的描述,並不是時空的本質。

    我們也許會認為鐘錶上秒針“滴答滴答”著轉動的,就是時間,也可能認為春去秋來,花開花落的就是時間。但這一切,只不過是時間的表象而已。

    那麼,時間、空間的本質含義到底是什麼呢?

    看看我們用來記時的單位就會明白,時間只是對運動和變化的量度。

    我們把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所需的時間定義為一年,把地球自轉一圈所需的時間定義為一天。再把一天24等分,每一份定義為一小時。同樣的,繼續等分下去,可以得到一分鐘和一秒鐘的時間概念。

    我們生存的這個宇宙,大到天體、星系,小到原子、分子,無不處在不停歇的運動當中。

    為了描述和量度這些運動,時間概念自然應運而生。歸根結底,時間只是運動和變化的量度,或者說是一種人為的約定。

    我們可以假設,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包括星球、日月、空氣、分子、原子等等一切的一切突然停滯,此時還會有時間概念嗎?有人會說,就算這一切停滯了,我們還有思維啊,還是會產生時間觀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