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小君 作品

第兩百七十三章 人擇原理

    貓死貓活的問題被艾弗雷特用多宇宙來解釋了。

    後面因為有了“多宇宙”,更容易解釋的是量子力學裡最最神秘的雙縫干涉實驗。

    雙縫干涉實驗,在每一本中學物理教科書上都可以找得到,托馬斯楊用這個著名實驗證明了光的波動性。量子力學發展起來以後,波粒之爭再度掀起風雲,有人想,如果用電子或光子一個個通過雙縫,還會產生干涉條紋嗎?

    你說電子是波, 當然應該產生干涉條紋啊,但問題來了,電子明明是一個個通過的,難道它自己和自己干涉了嗎?

    你說電子是粒子,那問題更大了,這個電子究竟走了哪條縫呢?

    實驗物理學家說:不要吵,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做個實驗驗證一下不就完了嗎?

    隨著實驗手段的進步,還真有人做出了這樣的實驗,比如某個島國的科學家外村彰做了出來,有分別為十一個、兩百個、六千個、四萬個和十四萬個電子打在屏幕上出現的光點,隨著電子數越來越多,屏幕上逐漸出現了明暗條紋。

    後面當然也有單電子干涉實驗結果,畢竟現在單電子也能產生雙縫干涉條紋,似乎已無爭論,但好奇心強的人還是想弄明白,電子究竟走的是哪條縫呢?

    按照艾弗雷特的多宇宙理論,不用煩那麼多了,因為根本就不需要“波函數坍縮”這個假設,就記住一點,在某些宇宙裡面,電子走左縫,而另一些宇宙裡面, 電子走右縫。

    所以這個解釋實在是太給力了!

    艾弗雷特用一個多宇宙的設定, 一下子完美的解釋了很多量子現象,epr佯謬、馮諾依曼的邊界問題甚至波粒二象性,解釋起來都一目瞭然了。

    更重要的是,量子力學終於擺脫了“觀察者”這個空中樓閣,雖然多了很多宇宙,但終於迴歸了現實世界,很多人心裡踏實多了,長舒了一口氣。

    艾弗雷特三世:多世界理論是唯一能夠完全一致的解釋量子力學和世界現實的的方法。

    1959年,經過惠勒引見,艾弗雷特滿懷憧憬來到哥本哈根,面見玻爾。

    誰能想到,這竟然成了一次“災難性”的拜訪,對於量子力學的老學究們來說,“多宇宙”已經不止是離經叛道,而簡直是異端邪說了!

    事後,一位玻爾的追隨者萊昂?羅森菲爾德說,艾弗雷特“愚蠢得難以形容,連量子力學中最簡單的東西都無法理解。”

    而艾弗雷特自己回憶起這個故事也說到:“這次訪談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地獄……”

    後來的另一次會面,玻爾和艾弗雷特三世在普林斯頓大學。

    這次會晤讓艾弗雷特心灰意冷,他離開了科學界,進入美聯邦的國防,成為軍事專家。後來又出來創業,竟然很快成了百萬富翁。

    而他的“多宇宙”卻幾乎被丟進垃圾桶裡,幾乎無人問津。

    到了1970年,德威特才從廢紙堆裡找出了艾弗雷特塵封已久的驚人設想,一下子獲得了全世界的矚目!

    當然這又是後話了。

    艾弗雷特七十年代末曾想過重返物理學界,1977年應惠勒的邀請,他來到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做了一次演講,很受歡迎,而艾弗雷特也見到了多年來一直幫自己理論做推廣的德威特,以及後來一直幫多宇宙理論站臺的惠勒的學生——多伊奇。

    惠勒也準備在加州為艾弗雷特建造一個研究所,但他卻始終與多宇宙理論保持距離。

    後來艾弗雷特終究沒能回到物理學界的中心,一直保持著“世外高人”的姿態,他自己仍然對他的孩子——“多宇宙”充滿信心:“我必將因多宇宙理論而在物理學史上留名!”

    1981年,艾弗雷特因為心臟病去世,他的兒子後來回憶道:“艾弗雷特對多宇宙理論從未動搖過信念!”

    惠勒:理論物理學家的工作就是比誰犯的錯誤更快。你這是在說誰呢?

    “多宇宙”最為吸引人的是,它拋棄了“觀察者”的特殊地位,每一個宇宙都是客觀的歷史和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