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仨人 作品

第六百零七章 鐵馬冰河

    而夏季的時候,這些沼澤地反而不好通過,船隻怕觸礁、水草纏繞,馬車又怕陷入泥潭。

    陳信很快就制定了一份遼東州交通規劃方案。

    該計劃中,他提出了雄心勃勃的遼東運河項目、遼東冰路項目。

    要挖通遼水、松花江,疏通黑水、鴨綠水,同時建設覆蓋遼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北平原冰路交通網。

    看起來工程量非常龐大,實際上冰路的建設是一舉兩得,一方面作為夏季的水稻田先開發,等到冬天就引水冰凍。

    只需要在開墾水稻田的時候,提前規劃好路線,就不會有大問題。

    甚至陳信還沿著遼水,用壓路機壓出一條簡易的道路,然後利用蒸汽抽水機,在遼水冰層下抽水,形成了一條實驗性質的冰路。

    然後安排了馬拉雪橇貨車、狗拉雪橇車、馴鹿雪橇車,在這一條簡易冰路上運行。

    運行效果非常不錯,其中馬和馴鹿的拉力最好,特別是東北馴鹿,兩頭馴鹿就可以拉動800公斤的總重,它們還非常適應寒冷的氣候。

    這個時代東北馴鹿的活動範圍,還沒有徹底退出遼南平原。

    另外在中鮮卑利亞附近,林中諸部之中還有使鹿部存在,他們就是使用馴鹿雪橇車的。

    為了避免這些馴鹿被獵殺,陳信立刻成立東北馴鹿養殖場,將附近發現的一百多頭馴鹿圈養起來。

    除此之外,華北平原也有建造人工冰路的條件。

    不過東北馴鹿不適合華北的氣候,最好是使用麋鹿。

    麋鹿是東亞特有的物種,後世還要從國外重新引入,也是一種非常無奈的現實。

    現在人革聯對於各地物種的研究和保護,已經變得越來越全面起來,此時淮河、長江流域的麋鹿,還有大約6000~7000頭,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數字。

    如果可以將一部分麋鹿,改造成為運輸工具,那是非常有利於這個種群發展的。

    特別是對於運輸力非常需要的山區,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補充。

    人革聯在遼東迅速站穩腳跟。

    而這個冬天,對於遼東各個部落而言,卻是一個非常難熬的日子。

    以前他們之所以可以擊退中原王朝,主要是靠這裡惡劣的氣候,苦寒之地說的就是遼東、漠南、漠北。

    可是人革聯的人,卻似乎比他們更加適應遼東的氣候,這簡直讓他們懷疑人生。

    其實遼東的氣候,和河套平原差不多。

    而且早有準備的人革聯,自然研究過如何應對北方的惡劣天氣。

    羽絨服、皮衣、棉甲、暖氣爐、高熱量食物,保障了遼東州的人員。

    哪怕是編入贖罪營的俘虜,他們都有一套加厚的棉衣。

    加上遼東州有露天煤礦,其中3000名俘虜,就在挖掘煤礦,供應整個遼東州使用。

    而特別是隨著雪橇車、冰河機車的大量使用,遼東州的運輸能力獲得了質的飛躍。

    流求州和廣南州的白糖、江東州的魚肉罐頭、徐州的棉衣和羽絨服,以及一些耐運輸的蔬菜水果,源源不斷的供應著遼東州、樂浪州、漠南州。

    很多俘虜甚至有一種樂不思蜀的感覺。

    其實這也非常正常,草原部落不存在普通牧民,他們只有貴族和奴隸這兩個階層,牧奴日常的食物是可食用的草本植物和一些穀物、奶製品。

    吃肉那是貴族的專利。

    而贖罪營裡面的俘虜,如果是工作日,一般是一日三餐。

    這一日三餐可不是豬食,而是大米飯、鹹魚幹、野菜或者冬瓜,偶爾還有鮮魚和烤饃之類。

    畢竟這是幹繁重的體力活,伙食跟不上,那是這些俘虜的壽命會迅速減短,這對於人革聯而言,反而得不償失。

    能被編入贖罪營的俘虜,其實是具備改造資格,但本身又有不嚴重的犯罪記錄。

    而惡貫滿盈的俘虜,早就被一刀咔嚓了,免得浪費大米飯。

    在這麼好的伙食下,加上減刑和一些日常獎勵,這些俘虜幹活非常賣力,甚至非常渴望加入人革聯。

    至於本來的部落,作為牧奴或者普通士兵,基本是沒有太多歸屬感的,畢竟很多部落整天搶來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