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宮 作品

第三千一百三十三章禮教

 不過杜蘭這樣的行為也確實得到了不少的支持者,顯然對禮制不滿的人有不少。畢竟很多人都想突破禮制,奈何他們做不到。

 在孔子的時代,諸侯的實力已經強於天子,還有一些大夫的實力強於諸侯,所以他們各種違背禮制,享用越級的待遇,周禮的制約已經形同虛設,於是各國內部陷入爭權奪利,國家之間的戰爭也是越發頻繁。

 孔子看到了禮崩樂壞,但提不出新的制度,只希望大家都克己復禮,恢復周禮,因為在他心中周禮就是頂呱呱。可問題是就是因為大家都不遵守,周禮才不行的,要是大家能遵守的話,也不會禮崩樂壞了。所以孔子看到了問題,可惜沒提出解決的問題,於是孔子死後,儒家八分。

 儒家弟子紛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墨子一開始也是學儒家的,可是他覺得儒家那套不行,就開創了墨家。

 法家和儒家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子產鑄鼎就是宣佈法律,韓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荀子是儒家的。雖然荀子和儒家的方案已經不一樣,但另起爐灶打造第二套周禮的想法還是很符合儒家思維的。

 孟子是儒家弟子,並且為儒家提出了一套最貼合儒家克己復禮的方案,那就是性善論和法先王。他沒說恢復周禮,只是說大家應該向優秀的先賢學習。

 儒家作為發現問題的先驅者,引發了不同的派系提出自己的方案,有些是延續儒家‘克己復禮’的核心思想,有些則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戰國就是不同答桉實踐的過程,墨家曾經流行過,但基本也是實踐‘非攻’,兼愛的思想完全實踐不了。

 孟子的思想也實踐過,可是國君開口就是討論利益,孟子那套法先王也施展不開。畢竟法先王,堯舜禹可都是把自己的利益分給大家的,給大家帶去利益才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國君要是學了,那才是完蛋呢。

 當然後來到了王陽明的時代,他的心學就是說所有人都能成為聖人,每個人都是堯舜禹,可謂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了。每個人都是堯舜禹,那真的是大家都拿出利益分給天下。

 當然在西方的價值觀內,人就是公民,人人為我和我為人人,就是公民之間的平等關係。而王陽明則是認為全天下人都能成為堯舜禹,都能拿出利益給別人,這樣天下就太平了。心學可謂是儒家思想的終極形態了,可惜還有待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