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宮 作品

第兩千九百二十七章接著忽悠

安也搞不定,雖然城市建設很順利,也有很多人願意過來定居,但整體而言,現在大家都是看在神通的面子上。等到大家的實力上升,對神通除魅之後,神通的威懾力就會減小很多,到時候不聽話的人就會一個接著一個冒出來。

同時城市發展之後,來城市發財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可不止是老實本分的打工仔,還有一些想著暴富的犯罪分子,這些存在都會讓普通人和御術師加深矛盾。

矛盾加深之後,普通人和御術師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會製造對立,就會有猜疑鏈。有心人還會推波助瀾,破壞和諧,最後就是戰爭和悲劇。

“所以現在首先要讓大家先獲得一個新的身份,然後要對弱勢群體進行關愛。”

“為什麼要關愛弱勢群體?”傑問道。

“來了來了,這就是文化創造者必須回答的問題。”杜蘭非常高興傑提出了這個問題。反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弱勢群體為什麼要相信強勢群體?

這個問題,孔子都沒回答出來,還是孟子回答的,所以孔孟之道才被聯繫在一起,因為孟子對孔子的仁進行了補充。

為什麼要仁?為什麼要義?單從利益出發的話,確保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了,何必關心弱勢群體?

yyxs.l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單從利益出發只要君君和父父就行了,臣和子完全可以被忽略。為什麼要仁,為什麼君要在意臣,父要關心子?

孟子認為這是因為人有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羞惡之心,義之端。辭讓之心,禮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人一出生就有這四個開端,所以人性本善,大家都應該互相信任,仁義禮智也都是內心自發形成的,每個人都有。因為人性本善所以關愛弱勢群體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好像看到牛被殺會傷心,看到孩子掉井裡會著急一樣,都是人的本能。只是人長大了,被利益矇蔽了雙眼,所以才會對關心弱者有疑問。

後來凡是想幹大事的人都會標榜自己講義氣,主要的表現就是關心比自己弱的人。而弱者也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守護強者的規則,形成互補。通過這種互動的行為建立信任關係,這就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