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叫張德帥 作品

第64章 Hi-MAT

    以方舟的設計效果,能夠實現無人機在運動模式最大100kmh的速度下,實現自適應障礙物的躲避和飛行姿勢的調整。

    即便現在整個力學模型破壞之後,精度稍差一些,也能實現姿態模式下70kmh的飛行躲避。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已經是相當好的一個成績,但是對於處女座的人來說,瑕疵就是瑕疵,他們對於事物的吹毛求疵已經到了一種近乎變態的程度。

    在魏萊眼裡,方舟看向電腦片刻之後,閉上了眼睛,進入了深度思考。

    實際上,方舟打開了自己的金手指,努力在平行時空尋找能夠解決飛控系統不穩定因素的方法,終於在片刻之後,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場景。

    那是身為頂級工程師的“方舟”身處扎夫特軍中,正在電腦上編譯的一套高機動空中戰術系統,即hi-mat(highmaneuveraerialtactical),只不過對應的機體並不是四旋翼,而是以10片翅膀為基礎的人形機器。

    現行像大匠無人機這類飛行器,普遍使用加速度傳感器、陀螺儀傳感器、磁場傳感器、大氣壓傳感器。這四個傳感器蒐集而來的10項數據源(三軸加速度,三軸角速度,三軸磁場角,氣壓)。通過濾波算法以及平衡算法,構成比較穩定可靠的自身姿態數據來源。

    而對於平行時空非標準形狀的飛行器,控制起整個飛行平衡來自然要比四旋翼要困難的多。

    首先是人性飛行器經常面臨的宇宙級戰鬥,在真空環境下,大氣壓傳感器近乎失效,取而代之的是星系壓強。

    其次星際混站時機體隨時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損傷,類似無人機採用的平衡算法很難計算到受損狀態之後的姿態控制。

    而平行時空的“方舟”在這十一項基本數據源之外,建立一道類似殺毒軟件起自檢作用的自適應飛行控制調參系統。

    以視覺輔助系統為輔助檢驗手段,幫助機體在受損之後進行光學校準不斷調整機身飛行姿態保持穩定。

    其中蘊含的數學模型與程序之精妙,另方舟不可謂不臣服。

    說幹就幹,睜開眼睛之後,腦子裡是“方舟”編程的記憶畫面,現實是方舟打開電腦將程序一字不落的複製場面。

    魏萊本想等方舟緩過來之後修復無人機,沒想到方舟突然像打了雞血一樣,在電腦上編起了程序來,忍不住湊到他身邊,看方舟編過的程序。

    同為數學建模隊友,各道程序之間的含義為魏萊自然是懂的,但是程序背後蘊含的一整套數學模型魏萊卻暫時有些發矇,精巧之程度絕不屬於魏萊看到過的任何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