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吞鴻 作品

第62章 以德報德,公道人心(上)

  樊聽南講到這裡,終於面露出一絲喜色,一種大禍解脫的感覺,浮現在他的雙頰之上。

  對於五才真人今日之舉,死士辰十分讚賞,卻也不由得感嘆道,“這五才真人也是拼了老命了!依此救治之法,先不說成與不成,五才真人定是會跌境損壽!”

  寒李緊跟著解釋了起來,“修道一途,七力五智,驅鳥、破風、撼樹、倒馬、卸甲、推碑、破城前七境,資質中上、勤加修煉、功法得體便可破鏡。致物、長生、天動、御術、通玄五境,則需感悟天道、動心忍性、隨變應節,有人能一日連破數境,也有人終生不悟。五才本就是偷窺天機入境,境界不穩,加之昨日一戰,心念消耗巨大,恐怕今日這般消耗,境界會一跌到底。”

  鉅子寒李不喜羊奶,便要了壺熱水,自倒自飲,扯著沙啞的嗓子,緩緩說道,“唉,命數和命運這兩樣東西,誰也說不清楚,恰如百年前群雄割據、三國紛爭的混亂局面,曹魏五子良將、蜀漢五虎上將,都堪稱武道一途資質百年一遇者,然終是命運多舛,未至巔峰,武人中唯一登頂的呂布呂奉先,卻落得了身首異處的悲涼下場。天運盈縮,春秋來過,溟海震盪,孤舟如何!”

  桌上一陣沉默,一面是地方大吏,一面是江湖巨俠,兩人個性鮮明,眾人均是因大瘟而相識,卻又互不瞭解,生怕一言出錯惹惱了兩人。有上次被劉瑞生秋後算賬的慘痛教訓,東方春生和夏晴、劉懿三人也是謹言慎行,所以便低頭用食,不再言語。

  半刻後,劉懿忽然放下碗筷,離開席位,整理衣衫,恭敬地向樊聽南拱手說道,“大人,我有一議,不知當講不當講?”火山文學

  “哈哈,劉懿,你是劉權生的獨子,對吧?”樊聽南亦是放下碗筷,起身將劉懿扶起,上下打量,彷彿前輩在欣賞心儀的後輩一般。

  端詳一番,樊聽南哈哈一笑,“我至今仍記得,那日紅霞連天,你爹站於長安司馬門前,春風得意,落筆成章,寫下‘少年掃胡虜,叱吒捲風雲;號角驚夢醒,一騎定浮沉’這等千古絕句。江山不改,韶華易逝,一轉眼我與你爹已是兩鬢將催華髮的年紀嘍。昨日見你叱喝吾弟,甚有你爹當年宰割天下、指點山河之雄姿。看來,劉權生後繼有人啊!劉懿,你有何提議,但說無妨!”

  對樊聽南的誇讚,劉懿並沒有任何反饋,而是將腰躬的更低了,他恭謹道,“樊大人,翠袖可圍香、鮫綃可籠玉,剛才小民瞧見這黃霧濃郁,足可蔓延到宣偉巷頭尾,大有橫向流洩、縱向溢出之藥霧,白白浪費。既然如此,我等何不以層層大布裹之,使藥氣僅在宣偉巷內流散,藥力豈不更佳?”

  “哎呀呀,我剛剛還在愁苦無法為獲瘟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瑣事兒,你這孩子便送來了一個錦囊妙計,此招兒甚妙,甚妙啊!可將乾柴枯草堆於街頭巷尾,天鋪素布,形成一個相對密封之空間,這樣藥蒸病患的力度、藥效發揮的質量,將會大大的提升,好啊!好啊!”

  對於劉懿的提議,樊聽南稱讚不已,這一番話說完,便立即呼喊隨身小吏,前往籌備。自己正要坐下用飯,卻再也無法坐下,以半坐的姿勢,看了看眾人,又看了看門外,幾個來回兒,這位樊大人終於端起羊奶衝了出去。

  治療傷病,同心戰瘟,樊聽南,已經迫不及待了。

  乾柴為東北寒季取暖必備之物,枯草則為修補房屋、鋪設豬舍、編席制履之用,在偌大的彰武城,處處可見,家家必備。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敲鑼打鼓之下,不一會兒,宣偉巷各個出入口,都被四面八方趕來的百姓,用柴草堵的嚴嚴實實。前來送柴搬草的百姓不願離去,遠遠觀望,樊聽南也不再驅散,只是交待郡兵把持各個出口,不準百姓進入宣偉巷。

  又過了半個時辰,一塊兒五彩大布,被寒李與死士辰從巷頭兒扯到巷尾,兩人在屋頂身形飄逸、風姿卓絕,惹來圍觀百姓陣陣叫好。若大瘟可解,幾日後的元宵佳節,這更是最好的節日禮物。

  “人事已盡,剩下的,就是天命了!”

  忙來忙去的樊聽南滿頭熱氣,坐在巷外一角,攥著拳頭,眼中不見喜悲。

  一向古板的東方春生擠了擠額頭皺紋,抖了抖腰吊的三枚銅錢,寬慰著樊聽南,“天意總向奮勇人,樊郡守,放心吧!”

  “東方先生莫要拊循,您也曾為官朝廷大吏,歸隱後更是賢良達老,應知覆水難收的道理。”樊聽南苦笑,隨後,他的眼神飄落到了宣偉巷,再也離不開了。

  這是牽動全城的一天,八個半時辰,轉眼即逝。

  隨著最後一顆丹藥在天亡簋中耗盡,滿頭大汗的五才真人迅速起身,就近閃入一屋,老道長隨意尋到一全身潰爛十有七八的中年男子,反覆把脈後,身子一軟,跌坐在地上,緩緩閉上了眼,一臉欣慰。

  “成了!”

  「浮元子=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