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盤菇涼 作品

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是習慣的奴隸,冰與火之歌碰撞(上)

    但是致命傷則是在脖頸處的勒痕——唐sir,你看這裡。”

    “有冇找到繩子、錘子之類的工具?”略帶磁性的慵懶的聲音響起。

    “已經擴大了收縮範圍。”黎名回答。

    “讓夥計忙完,早點收工吧。”

    “啊?”

    鏡頭這時候才第一次對準黃秋笙扮演的唐川的背影,對方遠眺著不遠處的破舊工廠。

    “那邊系做咩嘅?”

    “一間廢棄的工廠。”

    “讓夥計去那邊看看。”

    唐川手指著工廠,轉過頭,目光深邃,鼻樑高挺,嘴角帶著玩世不恭的懶散微笑的看著黎名,指了指周圍,“你會選擇這麼開闊敞亮毫無遮擋的地方殺人嗎?然後還來得及在這裡燒指紋、燒衣服?”

    黃秋笙扮演的唐川略帶一點慵懶的痞性。

    電影在拍攝之前,角色大於演員。選擇演員,肯定是要根據劇本的角色來進行篩選,同時讓演員來進行學習、排練,爭取符合電影需求!

    但是,一旦電影建組拍攝之後,演員就要大於角色!

    很多年輕的導演選擇好演員之後,非要讓演員按照他的要求來演,美名其曰的磨鍊!實際上這並不準確。

    不是每個演員都有那麼大的能量!

    這個時候,需要導演根據演員來調整角色,完成拍攝!

    老謀子有一句話說的有點道理:導演可以不會指導表演,但一定能夠判斷表演對或者不對。

    黃秋笙是一個很有能量的演員。

    吳孝祖在電影拍攝的時候,用了冰與火來形容張國栄飾演的石神何和黃秋笙扮演的唐川。

    石神外表是冰,但內心卻是理想主義者!準確的說,他是一塊可以燃燒起來的冰!

    唐川呢?

    他恰恰相反!

    石神的麻木已經展現給了觀眾,吳孝祖不能在弄個假正經的“文松”,反而這種懶散痞性的人設更有意思。

    這種人設也能讓觀眾更有反差感!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我本港島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