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北宗的決定


  看著一眾大儒們面上扭曲的模樣。

  宋濂一時也不知該怎麼安慰他們才好。

  這世間萬物,終是難以得到公允的。

  就好比嫡長子繼承製,就好比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可哪怕是像四書五經釋義校訂這種全看自身儒學底蘊之事,且不論在場這些大儒和孔家嫡傳之間在釋義相左間,哪個的釋義更得人信服。

  即便是得出了一樣的釋義。

  只要校訂之人和孔家嫡傳都有參與,天下的讀書人在不明就裡時,八成還是會將校訂之功落在孔家的船身上。

  就好似這一切天然該當如此。

  這顯然是不公允的,和孔家嫡傳們共事了這麼多天的大儒們,更能體會這幫嫡傳身上,尤其是北宗那股沒由來,幾乎不加遮掩的傲氣。

  要麼這幫大儒怎麼下意識的就想排擠孔家呢。

  還不是因為這傳承千年的名聲加持,對於功勞或署名的評選影響太特麼作弊了。

  作弊到哪怕孔家子弟在四書五經釋意校訂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不對外公示能拿得出手,經得起查證的實證,天下人都不會信服,孔家嫡傳居然會是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貨色的地步。

  待一眾大儒們好生髮了一通牢騷。

  最終還是受益於自身修養,漸漸平復了心中的憤懣,宋濂這才開口規勸道:“諸位都是飽學之士,校訂四書五經釋義,是為天下儒生進學掃清障礙,無論是否有署名之褒獎。”

  “吾輩讀書人,都責無旁貸。”

  “但你我都知,官學想要廣而告之,順利為天下讀書人所接納,有孔家嫡傳參與其中校訂,事半功倍。”

  “之所以一時迷了心竅,妄言排擠孔家,不過是憂心署名之評失了公允。”

  “但老朽相信,知府大人敢於作保,就代表朝廷,代表太子殿下能公允的對待此事,篩選出最為公允登上官學校訂署名之賢。”

  聽宋濂這話。

  有人當即便直言追問:“官學校訂曠日持久,太子殿下遠在應天府,除了欽差,更是一日一人都不曾派來,太史公如何能證,太子殿下能公允評選?“

  四周的大儒雖未發言。

  但眼裡也滿是相同的疑問。

  宋濂呵呵一笑:“諸位可是忘了,自我等開始四書五經校訂以來,每日晨間各選一篇釋義,午後坐而論道,相互印證,期間府衙總有一名書吏於我等共居一室,身居一隅而奮筆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