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訥 作品

0415 一萬兩

    並且按照蕭文明一貫的性格,他任何事情要麼不搞,要搞就把它搞大,看他擺出來的排場,一旦全力以赴的進行生產,那麼出產的綢緞必然如同長江大河一樣無休無止,這不是把其他的商人往絕路上逼嗎?

    當然了,這些商人也不是沒有反制的手段。

    打價格戰固然是打不過蕭文明的,那就可以斷絕同蕭文明原料的供應,讓他沒有棉花可以紡線,沒有生絲可以編織,讓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種行為要是付諸行動,那就相當於同蕭文明徹底撕破臉了!

    不過他們也不是幹不出來,就算你蕭文明都是信義郎“爵爺”了,可是斷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到了讓自己活不下去的時候,誰還管你是誰!

    這些商人雖然可惡,但畢竟還有許多老百姓靠著他們吃喝生存,蕭文明一時半會兒也沒有將他們徹底打倒的意思,多少也還留著一手。

    因此他高聲宣佈:“今天請大家來,除了看一看我的綢緞之外,還有幾件事情要宣佈,也是跟這些綢緞有關的。”

    聽到這裡,在場的商人們無不豎起了耳朵,唯恐漏過一個字。

    只聽蕭文明明確的說了幾條意見。

    第一條,他的綢緞雖然成本足夠的低、質量卻足夠的好,通常的綢緞十兩銀子一匹,蕭文明的綢緞賣到十五兩、二十兩照樣有人來買,蕭文明沒由來和錢過不去,定價也不能太低了。

    第二條,暫時放棄和現在的商人進行直接競爭,也就是這些綢緞並不直接投放在國內市場,而是統統通過臨海港的途徑,賣到外國去,賺外國人的錢,也免得蕭文明大生產帶來的衝擊一下子把大齊朝的經濟給沖垮了。

    第三條,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但是蕭文明現在缺錢花,無論是人工、機器、還是原料,都需要花錢,前兩者還好說。原料成本那個是大頭,並且常年累月,一刻也不能少,靠現在這種賒賬的模式肯定不是長久之計,手頭還是得需要一些資金進行流轉。

    因此蕭文明誠邀在場的商人,這些在蕭文明眼裡都有些實力的商人入股經營。

    第一條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聽了算是鬆了口氣。

    第二條涉及到海外貿易,在場的人就算原先不懂,在同蕭文明進行過那麼多次交易之後,也都有了個大概的概念。

    至於第三條,這些個商人就有些不太理解了。

    但是這也不能怪他們,這裡蕭文明運用的是現代企業制度,準備開一個股份有限公司,這些商人的經營模式按照現代經濟學的劃分,基本上屬於個人獨資或者是合夥企業,股份制經營他們完全沒有概念。

    於是蕭文明又極有耐心地向他們仔細做了一番解釋,特別是像這些商人說明:他們雖然入了股,卻和自己並不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不過是一起合作做生意而已——賺了錢大家有分紅,就是賠了錢,損失的也不過是出資的那一部分,賠光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