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




    當世鐵價低廉,即便汴梁失陷之後,襄陽兵器甲械鑄制需求激增,導致鐵價上揚不少,但每斤也不過四十餘錢。



    以往十八里塢鐵場月出生鐵料三萬斤,折錢不過千餘貫,直接運往南陽販售,獲利更是微薄,主要還是在淮源鍛造成兵甲器械再販售,才有足夠的利潤,養活這麼多礦工、匠戶——打造賣不出價的尋常鐵器,運往南陽販售都未必能回得了本。



    不過,鐵料再廉價,只要耗用人力足夠少,而產出規模足夠大,直接販售獲利依舊驚人。



    十八里塢生鐵料年產出,倘若真能擴大到一百五十萬斤,直接產出就高達五六萬貫;而僅以生鐵料產出,從煤鐵礦開採以及最終販售出山,就能為楚山多容納三四千青壯勞力。



    更關鍵除了十八里塢鐵礦還能進一步擴建外,桐柏山之中,適合建造瓶形高爐的礦場,也不單十八里塢一處。



    事實上,楚山鍊鐵業能形成多大規模,最終只會受限於南陽、襄陽、荊湖等地的需求能有多大。



    想到這裡,史軫、蘇老常、徐武良、莊守信他們都迫不及待想興工建造第二座瓶形高爐了。



    “鐵水自高爐引出,為何不直接炒煉成精鐵,再運出山販售?”徐懷沉吟問道。



    鐵礦火進爐融煉,鐵水從爐底引出冷卻成鐵錠,即為生鐵。



    早年冶煉技術不發達,都是直接用模子澆鑄成刀犁斧等鐵器使用,性脆易折。



    之後為改善鐵器的性能,改鑄為鍛,中間發明塊煉法、百鍊法、炒煉法、灌煉法。



    當世治器,以炒煉法為主。



    即將生鐵置入鍋中重新熔化,摻以鐵礦粉,以柳支攪絆去渣,便能得到性能更為優越的精鐵;進一步炒煉,還能得到柔軟的熟鐵。



    以熟鐵、精鐵為原料,再反覆加熱鍛打成形,所得鐵器,性能要比直接用生鐵所鑄之器優良得多。



    不過,當世生鐵冶煉與生鐵進一步炒煉成精鐵、熟鐵,是截然分開的。



    在徐懷的認知裡,生鐵治煉與炒煉完全可以合併到一起,這樣豈非可以省去生鐵重新熔化的過程?



    他仔細思慮,前人之所以沒有想到這點,主要應該是鐵器生產還不成規模。



    瓶形高爐技術之前都僅限於磁州官監才掌握,其他地方都是小型煉爐,鐵場及鐵作規模也極有限,沒有連續生產的必要。



    問題是楚山要搞規模化鍊鐵,就必須極一切可能突破傳統的桎梏。



    “……”莊守信叫徐懷盯看了半晌後,才猛然回過神來,拍著大腿叫道,“節帥真乃大才,此法完全可以一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