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




    目前瓶形高爐還沒有傳到江淮地區去;十八里塢鐵場之前所建造的小型煉爐,水準比江淮荊湖地區更要差上一截。



    磁州已陷落敵手,為了保證瓶形高爐能傳承下來,同時也寄望能進一步降低楚山鍊鐵的成本,莊守信在史軫的支持下,年前就著手在十八里塢試造瓶形高爐。



    高爐三月初就已經建成,也已經試煉好幾爐生鐵料,有望達成日產兩千斤生鐵料的目標;而僅此一座瓶形高爐,就能將十八里塢鐵場生產能力擴大兩倍,但徐懷還沒有時間親自來看一眼。



    十八里塢鐵場距離礦洞很近,早年為便利取水,還特意緊挨著一條小溪而建。



    最初為在上游溪谷多開墾一些坡田便於灌溉,方便鐵場與礦場之間能用舟筏運輸礦石,在鑄鋒堂時期,徐武良、徐武江就花費兩三萬貫錢糧,修造一道近一丈高的石堰,將溪澗上游的水位抬高起來。



    石堰將溪澗上游攔截出一座狹長的小型山湖,湖水清澈,波光瀲灩。



    新的高爐就建造在石堰旁,像一座兩丈餘高的窄口闊肚巨瓶。



    一座龍骨水車架在石堰下方,水流從石堰溢流口洩出,衝擊龍骨帶著水車緩緩轉動著,通過拳頭粗的連接木杆推動高爐左側的風箱運作起來。



    “這就是水排?”徐懷走到高爐旁,看水車與風箱聯動運轉,好奇的問莊守信。



    “此爐一日能煉兩千斤鐵,以傳統騾馬鼓風,風力已有所不及。磁州鍊鐵今日猶能冠於江淮,主要還是借地勢製造水排鼓風!”莊守信說道,“節帥初起楚山,便在玉皇嶺大排圍堰,金砂溝又以水車汲水淋濾金砂,日夜不綴,省人省力,十八里塢這邊當然也不能落於人後!”



    金砂溝開採砂金,徐懷最初之初是將巨樹鋸開將溪底泥鋪其上滔水衝淋;徐武良、程益等人主持縣政,逐步改用水車取水,採金月入才穩定在一萬貫之上。



    當然了,桐柏山大規模建造溪澗圍堰,除了大規模開墾沿岸的溪谷坡地進行耕種外,客觀上也大幅降低白澗河等淮水主要支流夏季的洪澇災害,更為桐柏山建造水磨、水碓等水力器械提供極大的便利。



    楚山想要用瓶形高爐大幅提高生鐵產量,利用水排改善鼓風設施的性能,這是必備條件——江淮平原地區的鐵場,河流平緩,反倒沒有建造水排的條件。



    “桐柏山能建高爐、水排鍊鐵,就是極大便利,此時又確認生煤熟煉能替代木炭,我估計以現有的人手,還能再添建一座瓶形高爐,到時候十八里塢鐵場的日產生鐵就有望突破到五千斤,”莊守信信心十足的說道,“這道石堰所截水流衝勢足夠強勁,運轉兩座水排綽綽有餘……”



    “抵扣掉休養用時,十八里塢鐵場年產生鐵逾一百五十萬斤,這可以往



    (本章未完,請翻頁)



    日所難以想象的一個數字啊!”徐武良振奮的感慨說道,“雖說桐柏山與南陽、隨州等地,運輸不便,但只要十八里塢鐵場所煉生鐵足夠廉價,即便用騾馬直接將這些生鐵料運出山販售,也將碾壓南陽、襄陽的鐵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