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31章 對話宗老

    這中間的四百多年,它去哪兒了?為什麼沒有人題跋或者鈐印?

    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還得要去對比“貞觀”印和閻立德畫作特點。

    說實話,盧燦既沒有見過李世民的“貞觀”印,也沒有見過閻立德的真跡,一時間也沒法判斷真假!不過,這是一幅唐代作品,還是有保證的。

    不恥下問是盧燦的優點,更何況還是兩位前輩。他當即抬頭笑笑,“王老,宗老,您二位認為這幅作品是閻讓所作的依據是......?”

    閻讓字立德,後人多記得閻立德,反而把他的本名給忘了。

    “就知道你要問!當年我第一次見到這幅手卷,也和你一樣有疑問——為什麼這幅作品上,沒有唐中後期、五代時期留下的印記?”

    盧燦點頭之後,王老哈哈一笑,扭頭對宗老問道,“咱倆去北市故宮弄回來的東西呢?”

    宗老卻對兒子努努嘴,宗憲偉轉身走出茶室。

    王老繼續說道,“因為這個疑問,我和老宗可是特意跑了一趟北市。那時北市故宮還沒建好,為了這事可是費了老鼻子勁!大家翻箱倒櫃的,找到閻立德的另外兩幅作品,《文成公主降番圖》和《古帝王圖》,以作對比。”

    “我們還找到右相博陵子閻立本所繪製的《王會圖》,兄弟兩人所繪的都是貞觀三年,東謝蠻(雲貴高原

    民族)謝元深降服朝拜一事,兩兩加以對比......我們拍回來不少照片,你看看就清楚。”

    “至於你所擔心的‘空白期’......其實,國內哪件傳世畫作,沒有空白期?以此來質疑畫作的真偽,不嚴謹!”王季遷看似在評論這一現象,其實在指點盧燦,“唐代內府藏畫原本‘續印’的情況就很少,更何況,這種帶有很強政宣作用的畫作,即便是閻立德的作品,內府也不會另眼相看。”

    “很難相信,閻立德的作品也會被人鄙視吧?”王老搖頭晃腦,一副好為人師的樣子,食指豎起,朝天空點點,“我在北市故宮還看到閻立德為昭陵所做的圖樣,上面除了‘貞觀’珠簾印外,同樣一個唐代鈐印都沒有!”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

    唐人傲氣的很,不屑於給“拍馬屁”的畫作加更多鈐印!

    眼前這件《王會圖》手卷,所描繪的是貞觀三年謝元深被擒後,率領他的一眾下屬,給唐太宗李世民獻貢求饒,以示臣服的事情。

    畫芯部分高二十六公分,長約七米三,四十八道摺痕——唐折裝的疊痕,繪製三十八名進貢朝拜人物,牽牛羊馬六隻,排隊上朝給太宗李世民叩拜的情景。

    當時創作這幅畫的最大意義在哪兒呢?

    別忘了,貞觀二年,頡利可汗攻至距長安僅40裡的涇陽(今陝省涇陽縣),京師震動。當時唐朝內憂外患,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前往渭水邊,與頡利可汗簽下“渭水之盟”!

    此事對唐朝、對李世民而言,絕對是奇恥大辱!

    貞觀三年,唐朝政府拿“謝元深求降”來大做文章,目的是鼓舞國人士氣。

    再回頭看這幅畫的意義,就不難理解——這特喵的就是一幅唐代“政宣畫”!

    政宣畫這種畫作,“馬屁之臭,十里皆聞”,當時的文人和權貴階層,是看不起的!

    這就是王季遷老爺子,給“長達三四百年空白期”的解釋。

    很合理!

    “謝謝王老!長見識了!”盧燦雙掌合攏,拜了兩拜,以示感謝!

    王老爺子樂得哈哈大笑,能教授一位一點就透的後輩,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