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宮 作品

第451章 難處

    芸姚的想法很好,但孫臏一針見血就指出了最困難的點。

    “既然魏武卒能讓地主家庭支撐一個士兵的吃喝,那麼讓地主家庭供養一個學者也是可以的。”芸姚說道。

    孫臏卻搖頭:“讀書和打仗還是不一樣的,打仗一年半載就能結束回家,而且打贏了還有封賞,所以家庭只需要提供一年的口糧,而且還能得到賞賜作為報答。而讀書呢?讀書一年也只是入門,讀幾年也不見得有成果,這幾年時間就是隻支出沒有收入,我看能支撐的家庭不會很多。地主家也沒有餘糧。”

    這裡的地主是指土地的主人,而不是日後的那些封建大地主。只要擁有自己的一塊地就屬於地主,至於產量多少那完全是不固定的,肯定不會太多,否則也不會有很多地主向采邑貴族借錢了。

    但由地主家庭自費參加戰爭,確實是一個非常節約國家開支的作法。秦國地主一家裡可能要提供一兩個士兵的支出,包括糧食和衣物。秦國打吞併戰爭的時候,打兩三年也是有的,所以對家庭的負擔非常重。

    不過這是華夏農人的傳統,一般來說都是一家人供養一個脫離農田的人,從工匠,到士人,到士兵,到最後的知識分子,模式是三千年不變。

    孫臏確實非常厲害,想到了讀書的成本遠比參戰高很多,讀書需要幾年而且完全沒有產出,士兵打仗一年回家還可能會帶回封賞。所以讓地主來支持讀書人太難了,比支持士兵還難。

    “只要少收稅,不就可以讓每個地主家庭都供養一個學生了麼?”芸姚說道。

    孫臏苦笑道:“我們饒了一大圈又繞回來了。我們談論初衷就是現在齊國遇到了問題,那就是齊國不願意給地主讓利,而不讓利是因為貴族和地主沒有一個統一的超越血脈的規則。而現在我們說要普及教化,培養讀書人增加地主的影響力,讓貴族和地主都接受新的規則。但說了一圈,先決條件竟然是貴族先讓利,少收稅?這不就好像是車輪,轉了一圈什麼都沒解決麼?”

    讓利得先讓讓大家接受新規則,學習新規則要得先讓利。這不是沒完沒了了麼?

    歷史上是怎麼解決的地主問題的?很簡單一部分地主先富起來,打破貴族的知識壟斷,然後任用更多的地主,就好像是漢朝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