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425章 天子的心思

    這下換葉安愣住了,他沒想到孫奭和王淵居然同意王欽若的提議,就在他愣神的時候,藍繼宗又道:“國朝以孝治天下,若是讓官家知曉聖人的手段……如何去看到聖人?如何去想?如何去揣度?!聖人為何要起復王欽若你不知曉?!”

    不愧是跟隨三代帝王的人啊!葉安微微感嘆:“確實如此,這也是我沒有挑破其中關竅的緣由,但暫時的不挑破不代表永遠不挑破,若是官家現在看不見那些東西,以後若是有一天突然看見了會如何?還是該循序漸進的讓官家瞭解朝堂上的那些東西,我雖不參與朝堂中的爭鬥,但卻看得清楚,不是嗎?”

    藍繼宗的心情葉安理解,但趙禎是誰?是當今天子,大宋官家,所要面對的不光是內部矛盾,還有強大的外部威脅。

    你這時候談什麼年少,談什麼仁德,等他孃的敵人殺到東京城下的時候,等徽欽二帝被人如同牲畜一樣牽走的時候你就知道什麼叫仁德了!

    固定的思想很難打破,但葉安卻要耐心的在堅固的“高牆”上鑿個窟窿。

    漢家的祖先可從來都不是隻靠著仁德便能統一,治理天下的,若是真的這樣也不不需要推行或是提倡仁德和儒學了。

    為什麼要提倡,為什麼要去學?因為就卻這東西啊!

    葉安給大宋帶來的不是儒學,而是格物,帶來的也不是保守的思想,而是一種叢林法則,他要慢慢的把這些東西灌輸到趙禎的腦袋裡。

    看著藍繼宗,再看看之前的孫奭和王淵,甚至晏殊等人,葉安忽然知道為何趙禎被叫做仁宗皇帝了。

    漢家王朝往往是“外聖內王”,對外邦蠻夷要以聖人的教化和仁德之心,對待自己的百姓卻要稱王稱霸。

    這是為何?還不是因為老百姓遵從儒學,遵從儒家之道,容易收拾?

    在葉安看來,外王內聖才是王道,你自己的強大對敵人時刻造成威脅,對百姓處處優待,以法立國,以法治國,在規矩和框架下讓百姓獲得最大的富足,這才是一個國家應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