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293章 文化之辯

    葉安心中如同翻江倒海,驚駭的看著眼前的老人,果然是老而不死是為賊,這老傢伙也太厲害了!世事在他眼中居然被看的如此通透,甚至連原始辯證法都出來了,孃的,這些得道大儒都是妖怪嗎?!

    “可你的家學卻無論放在何時何地,彷彿都是正確的,只是老夫好奇,什麼樣的家學能夠把一個國朝劃分的如此清晰?那些可見的,不可見的東西都有琢磨,單單是你說的文化一目便可延伸些許,你說文化乃國之精神,乃是國朝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思想之大統一,老夫起初是不曾待見的,甚至嗤之以鼻,後來細細品味卻又有幾分道理,今日你要給老夫辯個清楚!”

    孫奭說完便在小凳上坐下,隨即素手相邀。

    看著眼前的小凳,葉安覺得彷彿回到了論文答辯的現場,一時間居然侷促起來。

    在這種看透世事,能把知識和學問活學活用的老人面前,自己就像是剛剛出世的孩子,此時的他才認識到這個時代學者的可怕,他們不再居於繁文縟節,把知識化作己用,為劍為犁。

    這種懷疑的態度,謹慎的辯證,對知識的尊重和渴求與後世大家如出一轍。

    “商君有云:“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樸則弱,淫則強;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

    老子曰:“古之善為治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也!”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法家,道家,儒家,皆以民智為愚而利國朝,為何長生卻說當廣施教化,彙集百姓之智以強國哉?!”

    孫奭的問題一出,葉安心中便知道了個大概,這是關於愚民政策的討論,也是孫奭對自己推行文化教育的一種不解,當然也觸及到了王朝的管理的核心問題。

    這不是一場答辯,而是一場探討,事實上葉安並不知道,他對小皇帝講的每一節課,甚至他的所作所為,一舉一動,都被劉娥告訴了孫奭。

    劉娥也覺得這個少年郎實在是太過怪異,又說不出哪裡怪異,每句話都是對的,可一旦完整的聯繫在一起便又似是而非,與世人想法完全不同,讓人捉摸不定。